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三年> 正文 第五百二十八章 抓與不抓(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五百二十八章 抓與不抓(一) (1 / 4)

崇禎十五年四月七日夜,一夥暴徒在三名不法生員的帶領下衝擊蜀王府端禮門,並以惡劣手段故意損壞懸掛於端禮門之上的太祖高皇帝真容像。

護國軍蜀王府警衛部隊迅速出擊,將該夥暴徒全部拿下,唯獨跑掉了一名核心成員——革廢功名的前秀才蘇觀斯。

這件轟動蜀地的大事,經過《復興報》的大肆渲染,時稱“端禮門大逆事件”。

端禮門大逆,與邛州賊亂一起,無疑成為了朱平槿時代的標誌性 事件。

它意味著鎮反運動由一府一地向四川全省範圍內鋪開,也意味著蜀地大鎮反從一人一事進入了批捕批殺的高潮階段,還意味朱明王朝對讀書人的政策,由延續三百年的“恩養”,逐漸變成了以後的“又打又拉”。

多年以後,有好事者重新審視這段歷史後指出,邛州事變確是突發性的、偶然性的,但當邛州事變釀成以後,許多的事情的發生似乎就變得順理成章,包括端禮門大逆事件。

蜀王府和四川官府在整個事件中顯然並非單純的被動應對者。他們事實上提前做了許多的準備,甚至在事件的過程中推波助瀾,背後幹了些並不光彩的小動作。

當力推改革的蜀世子朱平槿從保寧前線星夜返回,並在新繁兵營親自指揮鎮反後,這場風暴般的大運動必然會加碼。

因為鎮反運動本身,就是蜀地大改革帶來的副產物。

一句話說白了:

大改革必然帶來大鎮反!而大鎮反本身,就是大改革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和組成部分!

……

重新回到崇禎十五年四月七日那個驚心動魄的夜晚。

衝擊端禮門並損壞太祖高皇帝真容像的暴徒們,立即被抓進了蜀王府。捲入謀大逆案件,這些暴徒無疑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進入蜀王府。

得到訊息的四川巡撫廖大亨,帶著一眾屬官策馬揚鞭趕到蜀王府,親自檢視太祖真容像的損壞情況,並列隊在真容像下伏地痛哭。

隨後,滿臉淚花悲慼萬分的廖大亨會同按察司、蜀王府審理司官員,根據蜀世子朱平槿“快抓快審快殺”簡稱“三快”的重要指示,在端禮門內對暴徒們進行了連夜會審。

大刑伺候下,暴徒們紛紛開口。

詳盡的口供極大地震撼了參審的官員。在官員們一致請求下,四川巡撫廖大亨迅速採取了緊急的應變措施。

撫臺嚴令,省府成都及周邊各州縣即刻鎖城,大索三日,對涉及到的逆反分子一網打盡。

護國軍成都守備團、王府警衛部隊、蜀地安全域性、四川按察司和成都一府的警察、衙役立即出動,對反跡畢露的犯罪分子實施全城抓捕。

廖大亨還給蜀世子朱平槿上了摺子,除奏報情況,還請求授權各地的護國軍守備部隊對參與謀反的地方官員、士紳暴徒採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包括在緊急情況下實施軍事管制。

成都和川西各府州縣的鎖城緝拿,變成了對反對派的關門打狗。

涉及端禮門大逆事件的宗室、官吏、士紳、學生、商人和流氓街皮,在雷霆一般降臨的災難面前,毫無抵抗能力,唯有束手就擒。

在他們中間,有些人曾經提供金錢暗中支援,有些人曾經上街演講,有些人曾經印刷揭帖,有些人故意造謠傳謠,有些人則是狐假虎威,藉機橫行街坊的社會渣滓。有些人被捕,不是他們做了什麼事,而是他們該做卻什麼事也沒做。當然,還有一些人是因為好奇,差點害死了自己。

鎖城大索,城外的犯罪分子自然不甘束手就擒。

然而,當犯罪分子得知訊息倉促外逃,卻發現蜀地處處都有一張大網:

所有的碼頭、車行、渡口、街道、隘口、關卡、旅店,鄉里、王莊,都張貼著犯罪分子的通緝令。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