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三年> 正文 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下之吭(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下之吭(二) (1 / 3)

農曆的五月,又稱“毒月”、“惡月”。因為此時的節氣,正是陰陽相爭、生死難判之時。

民間有俗,五月上中下三旬的五、六、七這九天,為“九毒日”。但最毒的日頭還不是這九天,而是五月十四日。

該日為“天地交泰之日”,若是男女行房,活不過三年。所以嘛,這十天必須人人端容肅己,嚴禁殺生行 淫,否則便會傷身損氣、耗費精元。

說了這麼多,最後的結論是:男人最好守空房,女人最好回孃家。

既然民間有這個禁忌,交通管制也會影響百姓的端午節出行,向來從諫如流的蜀世子朱平槿便把行程提前了一天,即五月初四,與老婆羅雨虹攜手回到了闊別大半年的蜀王府。

世子出征川北得勝凱旋,省城成都府當然要大肆慶祝一番。

五月初四,天光尚早,便有許多百姓自發串聯,結隊去北門外去迎候世子大駕,湊一回熱鬧,也好回到街坊裡與熟人敘說。畢竟過去的一個月,除了抓人打仗,街面上便沒有什麼精彩刺激的新聞。

然而百姓剛剛出門,便又慌忙返回了各自家中翻箱倒櫃。

原來大街上到處都有里長和書生拿著銅皮喇叭提醒他們:

今日成都四門管制。沒有隨身攜帶黃卡,出了城門便進不來。只有白卡的外地客商,最好不要出城!

百姓們都出城迎接,理應表率萬民的蜀地宗室親貴和文武官員們卻沒有出城,連出徵時搭建過的彩門都省了。

世子昨晚一道令旨,讓所有的宗親官員們都鬆了一口氣:國家多事,一應禮節化繁為簡,也好省下幾個銀子,撫卹川北傷亡將士的眷屬!

話雖如此,世子謙遜禮讓,國家制度卻不敢馬虎。

一大早,宗親官員們便朝服梁冠,在石泉郡王朱宣堄和四川巡撫廖大亨、藩司左使張法孔、藩司參政陳其赤、都司羅大爵的率領下,於蜀王府端禮門之前分列東西兩班,迎候世子大駕。

還有一些有身份計程車紳賢達,也不請自來湊趣。為首者,便是原順天府尹莊祖詔、原雲南按察使莊祖誥兩兄弟,致仕大理寺正王秉乾,原宣化府同知王履亨等人。

但這些人都是熟面孔,並無新意。

真正讓人吃驚只有一位,那便是剛滿十歲的蜀世子朱平槿的庶二弟朱平樻。

只見深居宮苑、難得一見的朱平樻華服盛裝,蒼白的臉上掛著和藹親切的微笑。他見著石泉老王和四川巡撫一干宗親重臣,便掙脫攙扶的太監,禮數周到的一一見禮。舉止雍容大方,言辭懇切得體。

這讓參加迎駕典禮的官員們都感嘆道:蜀王府的家教,到底與別家藩王不同!才出了個英武蓋世的世子,這又出了個知禮興仁的二賢王!

……

世子有令減禮,凱旋時的景象自然不能與出征之時的盛況相比。況且隨行護駕的軍隊僅有警衛營一部騎兵,規模和氣勢上已經大大縮減了。

不過有心人看得很清楚,此次世子回府最大的不同,既非隨行軍隊的縮減,也非世子與羅姑娘棄馬乘車,而是沿途的氣氛變得肅殺緊張。

成都府東、西、南三門擺放了拒馬,設定了警卡,逢車便攔,逢人便查。

凡持白卡的外地人和無卡之百姓,一律被擋在卡子兩邊不準進出。

在世子回府的主要道路和地點:城北大安路、沙河的駟馬橋、北城門、大北街,乃至於東西順城街和皇城壩,更是沿途戒嚴。

道路兩旁執行戒嚴任務是護國軍守備營計程車兵。

士兵們身著破舊的灰色軍服,頭戴寬簷布帽或者草帽,手持短矛或老式火銃,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從二十里外的兵營行在一直排到了蜀王府的端禮門前。

士兵們背對大路,面朝人潮,腰桿挺直,目光炯炯。鄉民所特有的黝黑透亮的臉上,煥發出嶄新的光彩。那種低人一等的謙卑,已經被朝氣蓬勃的自信所取代。

士兵們用一雙雙警惕而威嚴的眼神來回掃視著,看得那些城裡出來的百姓渾身不自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