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蜀地鎮反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朱平槿卻躲在北城外的兵營不回王府,自然有身處事外,遊刃有餘之意。不過說他一遇大事便找人背鍋,那真是冤枉了他。
因為政治上的事情可以找人背鍋,經濟上的事情可以扔給老婆,軍事上的事情他卻無從推脫。
朱平槿倉促離開川北前線,甚至帶走了軍機處和三總部整個決策參謀機構,讓身處前線的將領們自由發揮,也把戰事勝負的懸念留給了自己。
四月九日,朱平槿接到了孟家山大捷的奏報,第一雙靴子落地。
十天後,他再次接到川北一干將領意氣洋洋的捷報:川北土暴子的殘餘,包括爭天王袁韜、整齊王張顯在內的餘部,已經悉數向北撤退,退出了四川!
捷報上說:從西起廣元,東至太平寬達五百里的廣闊戰線上,護國軍各部齊頭並進,迅猛追擊,先後佔領了大巴山、米倉山騎線嶺上的諸多要隘。
徐名蛟、李之珍率領的利州守備團一部,以追擊土暴子為由,以突然動作襲佔朝天關至陝西寧羌州(今寧強縣)大道上的著名天險棋盤關,並以待遇和前途為誘餌,收編了關中守軍三百餘人。
棋盤關素有“西秦第一關”之稱,是金牛古道上的必經之處。護國軍控制了棋盤關,就意味著漢中平原向四川敞開了門戶。然而,棋盤關以及臨近的黃壩河渡口黃壩驛,都是陝西所屬。護國軍拿下棋盤關和黃壩驛,陝西方面有什麼反應,尚是未知之數。
堅守在南江以北大壩巡檢司的第十五團楊展一部數月來孤立無援,忍飢挨餓,經受了土暴子連續不斷的騷擾和進襲,終於堅持到與十五團主力部隊的匯合。
第十二團在丁顯爵的率領下,收復了宛如鬼城的太平縣城,其前鋒已經進入陝西境內,距離最近的鎮巴縣僅約百里,距離陝南興安州(現安康市)僅有三百里。
達州、太平以東的城口地區,雖早被馮如虎、蔡紹諴部佔領,但是當地地形極為複雜,山重山、溝連溝,道路稀少,又是土暴子的傳統活動區域。
心高氣傲的馮如虎、蔡紹諴部大舉進剿數次,費力不少,但收穫甚少,不得已改變策略,效法朱平槿在巴山戰場的辦法,把軍隊收縮在道路、河流、關隘以及主要的城鎮、農耕區附近,構築封鎖鏈,以困代剿。
面對部隊供給短缺的現況,馮如虎還不得不向蔡紹諴的堅持屈從:把軍隊的主要任務由砍人頭改為修地球。
川北戰場的徹底勝利,並不出乎於朱平槿的意料。巴山之戰勝利後,四川的剿匪形勢已經出現了根本性的改變,餘下的只是收尾工作。
他現在更關心的是另一個方向:遵義府。好在賀有義並沒有讓他失望。很快,一個令人驚喜的訊息傳來:
遵義城大捷!
賀有義奏疏道,他在土城鎮意外截下王佐聖之子王恪後,便將王恪秘密派回遵義,請王佐聖善作守具,堅守城池。他自己則率軍晝伏夜出,星夜前進。
叛苗不為所備,於三月底大舉攻城,戰況慘烈,遵義幾乎不保。
正在此時,賀有義率軍四面殺出,遵義附近的漢族“義民”數萬人也攜刀相助。叛苗大敗,死傷被俘數萬,酋帥吳尚賢授首陣中,龍正國則被義民擒殺。
目前,賀有義正橫掃遵義附近的叛苗山寨,徹底蕩平叛苗指日可待。從義民中揀選兵源,組建遵義守備團的工作已經開始。
前鋒第六團第七營王三牛部已經前出到烏江渡。但在此地,王三牛接到了貴州總督李若星(注二)的檄文,令他退回遵義府,不得擅入貴州省界。
王三牛還發現貴州官軍皮熊部已在對岸佈防。駐紮真安州的貴州副將張登貴也派其弟張正乾攜其親筆書信前往遵義報信,說李若星已令其整軍備戰,以防“親藩謀反”。
賀有義認為,烏江渡乃兵學要地,是進佔貴陽的最後一道屏障,守與不守事關戰略全域性。
賀有義奏請朱平槿,儘快明確他的戰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