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五年二月四日清晨。
一個明媚清爽的清晨。
一大早,歡樂的衝擊波就從保寧府閬中城壽王府前的某一個小點炸開,很快波及到了全城。
勝利等得太久,卻來得太快。
當壽王府端禮門上臂纏黃帶的警衛連在鼓樂聲中齊聲高唱《天佑大明》之時,全城的百姓蜂擁而出,自發地聚集在端禮門前,向那高高飄揚的蜀世子旗和護國軍軍旗歡呼。
蜀世子朱平槿及時出現在端禮門城樓,向熱情的百姓揮手致意。他還透過隨侍太監給百姓們帶話:為了慶祝在川北對土暴子的清剿戰爭取得偉大勝利,蜀王府的宣傳隊將在端禮門前的壩子上搭建戲臺,從明晚起,給百姓們連唱三天大戲,戲名就叫“黃毛女”。
百姓們的高興是發至內心的,因為威脅保寧府多年的川北土暴子,在護國軍和官軍的共同打擊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敗。
護國軍的秀才們在城樓下貼出了蜀世子的旨意。世子告訴百姓們,這次在巴州作戰的官軍和護國軍都發揮了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個個打得英勇積極。
巴州城的參將王祥沉著冷靜,逮住機會用大炮轟死了闖食王;
遊擊將軍楊展橫掃南江,救出了堅守通江近一載的知縣李存性、副將塗龍以及一縣的百姓;
漁溪場的四川兵備副使馬乾和楚軍副將張奏凱用大火燒死了奪食王王友進,燒傷了整齊王張顯,大敗行十萬呼九思和震天王白蛟龍;
護國軍的營長馮如豹在天堡寨打死了馬超,然後又奔襲銅城寨,與楚軍參將賈登聯攜手大敗順虎混天星梁時政;
護國軍營長王省吾以糧誘敵,川北副將劉鎮藩背後襲擊,兩面夾擊全殲了陳琳。陳琳跳河逃命,淹死在滔天的泥水裡。只有爭天王袁韜和搖天動白無常僥倖躲脫了打擊,倉惶向巴山以北的深山老林逃去。如今護國軍和官軍已經匯成了一股,正在四川兵備副使馬乾和川北副將劉鎮藩的統一指揮下奮勇追擊殘敵。
除此之外,護國軍的一支近萬人的援軍,在團長譚思貴的指揮下,已經從廣安趕到儀隴附近。
另一支強大的援軍,在團長魯印昌和監軍羅景雲的指揮下,已經深入大巴山,佔領了通江與巴河的重要交匯口江口鎮;
還有一支軍隊,在通江副將丁顯爵和護國軍團長馮如虎、監軍蔡紹諴的指揮下,佔領了太平縣明通巡檢司所屬之城口鎮(今城口縣);
至於留在廣安州的護國軍,也在團長賀曾柄的率領下,對嶽池以北的金城山地區進行“拉網式”搜尋,黑虎順天星王高、王光興已經插翅難逃,註定是覆滅的下場。
除了這一連串勝利的訊息,世子還宣佈,這次巴山之戰殺死土暴子數萬,俘虜同樣過萬,至於具體人數還在統計中。部分賊酋將會被押送至保寧府獻俘,遊街示眾,然後進行審判。為首者和罪大惡極者將被處死,脅從者和罪輕者將被強制勞役,至於被土暴子裹挾的百姓則登記後放歸其家。
……
世子的旨意不僅沒有實施大明律的株連之法,而且還宣佈被裹挾者放歸其家,這在閬中城的百姓和士紳兩個階層中都激起了不大不小的波瀾。
百姓們大多是支援的。
土暴子一貫的手法,便是裹挾百姓。當百姓的臉上被烙上土暴子的印記後,他們的腦袋往往成為官軍記功的憑證,他們的家屬往往成為衙役敲詐勒索的物件。被裹挾的百姓為了保住自己的腦袋,為了家裡人的平安,只好跟著土暴子一條路走到黑。
如今蜀王府明確宣佈廢除株連之法,讓許多裹挾百姓的家屬感激伶仃。自從旨意貼出後,就有零星的百姓遠遠對著城門邊的旨意磕頭,然後無聲無息地悄悄溜走。
士紳們則與百姓們不一樣,這個旨意引起了了部分人的強烈反對。他們掌握著話語權,一旦發生爭論,動靜會非常大。尤其是學子云集的錦屏書院,成了雙方爭論的中心。
反方最堅實的論點有兩個。一是大明律為太祖高皇帝御製,後世子孫豈敢擅改?二是大明律為國家成法,一隅一地一藩王焉能擅易?
反方一發難,正方也不示弱,迅速糾集同志軍,組成了三個專業戰鬥組。
第一個組是文史組。
他們的戰鬥方式最文雅——翻書。在書院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查詢材料,用歷史事實針鋒相對反駁反方的論點。
文史組論證道,太祖高皇帝驅逐韃虜,並沒有對韃虜裹挾的百姓大開殺戒,反而下令歸耕屯墾,讓百姓的生活安定下來;興修水利,種植桑麻,讓百姓的生活富足起來。他們考證出,太祖頒旨議定律令的時間,乃是在吳元年(1367年)。至洪武七年,大明律修成,頒行天下。但大明律在洪武二十二年再次修改,並於三十年五月重新頒佈,此後再未修訂。
對照文字可以發現,洪武三十年的大明律與洪武七年的大明律差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