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三年> 正文 第三百六十七章 乾清密奏(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三百六十七章 乾清密奏(二) (1 / 3)

皇帝發飆在即,可週延儒好像沒有察覺,依然按照他的節奏不慢不緊地說著。

“天下災異連年,河南、山東、北直隸、山西、陝西等地,千里焦土,人煙無存。此時不減賦稅,是為闖獻添兵也!”

周延儒很沉痛的咪咪眼睛,繼續道:“臣去年進京赴任,途經山東臨清。此地在運河邊上,向來繁華。萬曆四十年底,臣鄉試得中,進京赴會試,曾在臨清逗留一晚。時值新年元夜,憶得此地燈火璀璨,遊人如織。豈料臣去年故地重遊,此地竟已成人間地獄也!臣親眼所見,自徐州自德州,旱蝗大飢、白骨縱橫。鬥米十金,還摻著一升米糠!……”

皇帝竭力忍受著周延儒的呱噪,保持著君主對首輔的禮貌。

這些事情,皇帝已經聽過多遍了。許多從外地出差回京的官員,被眼前一幕幕人間地獄之狀驚得睚呲欲裂,三天兩頭在宮門外求見,欲與皇帝陳說減稅免賦賑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皇帝也曾經被真誠地感動過,為天下百姓的流離失所傷心過,也竭盡所能做了些事。

可是他是皇帝,江山社稷的安危才是皇帝考慮的第一要務!若是沒了兵餉,江山傾覆,百姓再怎麼愛戴也沒用。因此,該加的稅照加、該賑的災照賑,一切都是老樣子!

如今周延儒老生常談,皇帝自然是半點興趣全無。

“是故臣以為,大明諸受災省直,應蠲免崇禎十二年以前百姓欠繳之租稅。有司擅自收取,陛下罪之!”周延儒以這樣一句話結了尾。

皇帝心裡冷笑:原來所謂獻策,又是一發空炮!

崇禎十四年的稅賦都收不到,又何嘗收得到崇禎十二年以前的?這樣的詔書,不會對今年朝廷的賦稅收入帶來任何影響,也不會給已經枯竭的太倉帶來任何緩解。

但是皇帝明白,周延儒的建議在政治上的價值很大。在江南重稅區,許多百姓根本交不出積欠了兩百多年欠稅。這些欠稅,已經成了百姓代代相傳的心病。因為官府可以隨時以清繳積欠為名,對百姓實施合法的搶掠。如今詔書一下,那些百姓吃了顆定心丸,定然高興,而且會把功勞算在新任的內閣班子身上,尤其是新任內閣首輔周延儒的頭上。

“先生所言極是!”皇帝淡淡地點點頭,表示他支援,“按先生意思,讓各省直上個摺子,內閣票擬,司禮監批朱吧!”

“陛下真堯舜之君!”周延儒長跪而拜。

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卻沒有周延儒誇張的做派,他只是躬得更深了些:“奴婢遵皇爺旨!”

只是沒等周延儒爬起來,皇帝就在書案後悠悠開了口:“周先生,節流還要開源!”

……

讀書人的夢想,無非是“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話雖如此,如何把戲演好,賣個最好的價錢,卻是個高難的任務。戲不能演砸了,文武藝沒賣掉,卻把自己的命送掉了。所以最好的戲子,總是那全身而退的。

皇帝急不可耐,周延儒心知肚明。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事隔十幾年,皇帝還是這樣沉不住氣。

什麼時候人覺得飯最好吃?肚餓子的時候。周延儒就是要讓皇帝餓一餓,這樣他接下來的建議才會在皇帝那裡贏得最大的共鳴。

周延儒心裡笑了笑,好像沒有從皇帝的語氣中聽出不滿來。他徑直從地上爬起,然後坐回了自己的繡墩。

“陛下求治心切,此乃臣等之福也。只是這亂易治難,陛下萬萬不可操之過急。醫家道: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若要求治,須得將事情一件件慢慢做來,十數年之後,方可臻大治之境!”

“那請先生講來,如今頭一件該做何事?”皇帝用冷冰冰的聲音反詰道。

“陛下已經講了,節流還要開源。這減稅免賦之下,還要為朝廷多徵銀子……陛下,這可不是易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