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周延儒的奏報,皇帝是又氣又惱。不是因為別的,正是因為這樣的軍隊他養不起。
官軍的窘況皇帝清楚。即將改任兵部右侍郎的倪元璐最近從南京回到京師,上疏言及一路見聞。他路過山東兗州,見當地官軍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在寒風中顫抖,如“雪風中乞兒”也。這樣的叫花子軍隊,不兵變就算好的,哪裡還談得上什麼兵器裝備!
皇帝更惱的是,都是天家之人。藩王養得起,他作為天子反而養不起!
皇帝的氣惱,正中周延儒下懷。
皇帝是性情中人,許多重大的決定都是在他情緒激動的時候做出的。周延儒就是要激起皇帝的情緒,達到自己的目的。
他微微笑了笑,向憋著一肚子悶氣的皇帝奏道:“天子廣有四海,宇內皆臣。管他這護商隊是義軍還是官軍,只要是剿賊之軍,不都是陛下之軍?勁兵如何,朝廷財計吃緊又如何,眼下不是養得好好的?”
首輔的一席話,終於讓皇帝明白了。原來開源節流,就要從這蜀地做起!就要從這藩王做起!
皇帝換了副虛心的表情,詢問周延儒該如何下手。
“陛下,廖大亨和劉之勃既然能從蜀王府要出這麼多銀子來,足見他們是有本事的,亦足見蜀王府是有銀子的!”
周延儒欲擒故縱,先在皇帝面前表揚了廖、劉兩人,為後面下套做準備。
“自萬曆以來,宗室人口大增,計朝廷一年所入之半,不足宗藩一年俸祿。蜀地百姓盛傳,蜀世子為散財童子,意不言自明,即其極善於生財也。
臣以為,既然蜀地宗室富甲天下,又肯捐銀助餉,陛下當詔示天下,深為嘉許之!至於蜀地義軍,那自然是多多益善,一千人太少,兩萬人也不多,臣以為,可令其擴充至五萬人!如蜀地義軍便能安定一省,何須這許多官軍?如此一來,兵部便可從容調遣蜀地官軍。在蜀楚軍即可調回原訊,歸丁啟睿指揮。四川主軍,亦可抽半駐防陝南、荊楚、河南。等到義軍成伍,又何嘗不可抽調京畿薊遼剿賊平虜?誠若是,大明中興有望矣……”
周延儒把他的意見在皇帝面前亮明。那就是既然蜀王府肯捐銀助餉,那不妨讓他多捐一些。這樣,四川官軍便可以抽調加入戰事慘烈的中原戰場。這樣既省了朝廷養兵的銀子,又為朝廷平添數萬大軍。
周延儒的心思皇帝明白。可說到底,還是從藩王勳貴那裡搞錢。可他有顧慮,更有教訓。
……
被殺掉的原首輔薛國觀也出過這個主意,結果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武清侯李家內訌,李存良的爹李國臣報復繼承爵位的李國瑞,告發李國瑞藏匿李家向皇帝的捐銀四十萬兩。
這等小人弄出來的鬼把戲,與當年錦衣衛百戶王守仁誣告楚王朱華奎的舉動幾乎一模一樣,只是數字由一千三百萬兩改成了四十萬兩而已。
可被每年軍費超過兩千萬兩,弄得衣食拮据的皇帝被薛國觀一慫,立即著人讓李國瑞交錢。李國瑞拆房叫賣以示無錢,皇帝惱羞成怒,便將李國瑞下了大獄。
這時,那幫親戚勳貴坐不住了。
皇帝的正經老丈人周奎率先向皇帝進言,說李國瑞的確很窮,勸皇帝不要逼迫過甚,弄得“戚畹自危”。皇帝當時寵著田貴妃,又一門心思搞錢,想從李國瑞這裡開啟突破口,給勳貴們一個警示,所以沒有把老丈人的進言當一回事,繼續嚴旨追查李國瑞的銀子。事件的當事人武清侯李國瑞又驚又怕,不久一命嗚呼,死在獄中。
錢沒有要到多少,卻得罪了大批皇親國戚,隨即貴戚們的報復就來了。
不久皇帝最心愛的皇五子生病,高燒中夢囈道:他見到一個菩薩樣的老奶奶,自稱是九蓮菩薩。因為皇帝薄待外戚,所以要懲罰皇帝,讓他的兒子死完!
不久,皇五子死去,田貴妃傷心欲絕。皇帝大怒,追查所謂九蓮菩薩。
宮人們卻跪告皇帝:九蓮菩薩者,孝定太后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