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三年> 正文 第三百六十五章 帝師之禮(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三百六十五章 帝師之禮(二) (1 / 3)

藩王在自己的藩國胡鬧,萬事皆可等閒視之,可編練私兵卻決不能放縱。

周延儒接到張繼孟密報,有些生疑,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將此事私下通報司禮監太監兼東廠提督王德化,商請他暗中向蜀地派出東廠輯事。

王德化一聽,當即大吃一驚。然而向蜀地派出東廠輯事,王德化卻堅持不可。藩王不同於封疆大臣,那是皇家血脈。皇帝不知情,不表態,東廠暗中查訪藩王,弄不好,便是個“離間親親”的罪名。

王德化不肯擔責,周延儒身為首輔,只好自己奏報皇帝。就在預報未報之時,他便收到廖大亨和劉之勃聯名上奏,知道了事情原委:

川北戰事緊急,四川既無兵將可派,也無糧餉可支。二臺三司計無所出,只好請蜀王府與川內士紳捐銀助餉,募集子弟奴僕莊丁擊賊。蜀王府為形勢所迫,更為官府所迫,無奈之下只好抽調部分左護衛將士與王莊莊丁,與縉紳之家奴僕一起編成義軍,前往川北戍守。

原來如此!

真相大白,周延儒完全放了心。放心之餘,他對張繼孟這位東林同黨完全失去了信任。但張繼孟既是東林,是牽制廖大亨的重要力量,那他必須得用,而且還要重用。

這段時間,周延儒對朱平槿的警惕,僅僅停留在吩咐屬官將蜀地的奏報認真看來,若有異樣,隨時來報而已,談不上軍事上的對策。從內心裡,他根本不相信蜀王府會造反。

蜀王府在天下王府中素有賢名,怎會造反?

蜀地官軍雲集,有主軍有客軍,蜀王府只有一個被官府抽空的左護衛,又憑什麼造反?

就算那蜀世子真的是什麼散財童子轉世,不過財多而已,如何能號令天下俱反?

一名年僅十五未省世事的娃娃,能有多大的本事?周延儒在江南文萃之地,素有神童之名。但若要他十五歲便想出辦法造反,那他也是萬萬不能的。

再說,蜀地官府對蜀王府溢美有加,稱蜀王府帶頭募捐,襄助義軍;體恤民情,減免莊租。就連皇帝收到欽差黃錦和李存良的奏報後,也曾對那蜀王府連連讚歎:

朝廷用度日蹇(JIAN),宗室宗祿短缺,蜀中國葬,不曾用太倉銀與內帑一分一毫,反而向朝廷捐銀數千,真是難得這份忠心!

皇帝聖眷猶在,何必多事蜀藩?

周延儒想著心事,不由分了神。大殿內傳出話來,他絲毫沒有注意到。

沒等周延儒身旁的次輔謝升出言提醒,一名年輕的太監手捧拂塵已經走到了他身邊,他這才清醒轉來。

“周閣老操心國事,咱家實在景仰!”年輕的太監帶著深邃的笑容稱讚周延儒,然後對著賀逢聖大喊道:“皇上知賀閣老耳聾之疾,特命咱家近前來,宣周閣老、謝閣老、賀閣老入殿!”

“啊,王公公。多謝了!”

周延儒匆忙致謝。正待領著兩個次輔上殿,卻見文淵閣大學士賀逢聖立時來了個五體投地,哽咽著大喊一聲:

“陛下隆恩,臣粉身難報!”

賀逢聖是江夏人,與冤死詔獄的遼東名臣熊廷弼乃是同鄉同裡同學。

他小時家貧,發高燒沒藥吃,結果燒聾了耳朵,所以人稱賀聾子。後來他中了舉,還是窮,只好帶著個僕人到應城教書餬口,將妻子危氏留在家中侍奉父母。

萬曆末年,科場屢敗屢戰的賀逢聖終於時來運轉,榮鼎榜眼,授翰林編修。

在汙水橫流的宦場裡,賀逢聖持身以正,不阿權貴、居家勤儉、廉潔謹慎。去年周延儒進京赴任,家小僕從幾十條船,遞信送禮的人絡繹不絕。而同時赴任的賀逢聖輕舟一葉,於數里外遠隨,無人知是賀相公。

賀逢聖對皇帝的感激,不是故意做派,而是發自內心。周延儒是知道的,但他依舊不喜歡。

你在正旦大典上大表忠心,不是襯著吾等不忠乎?

只是面前的年輕太監王承恩是皇帝的近侍,他也不好發作,只好帶著微笑看著賀逢聖表演,耐心等著他自己爬起來。

這時,一直沒說話的謝升操著濃濃的山東口音拖長聲音大聲說話了:“賀閣老,走吧!皇上還等著咱們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