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三年> 正文 第三百六十三章 得意忘形(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三百六十三章 得意忘形(二) (1 / 3)

什麼是知難而進?什麼是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分明就是攛掇世子謀反嘛!

程翔鳳沒有料到,孫洪突然會給世子獻上這樣一計,而且是條一旦失敗就會萬劫不復的險計!

他連忙蹦起來阻止道:

“天子,天命所在!上承天意,下治黎民。是故天子曰天闢。無天意降臨,枉自稱帝,必受天譴!

昔者,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於是舜觀天文、祭上帝、朝四嶽、正節氣、緝玉圭、定典禮、巡四方、告祖廟。分州十二、疏浚河川、審定五刑。舜德能俱備,雖有丹朱覬覦,然四嶽萬民鹹服,遂為天子。

如今世子名位不正於朝堂,德行不佈於四方,行伍不威於官賊,錢糧不富於太倉。倉促之下,朝廷猝然發難,必令百官萬民惶恐,居心叵測之徒便會藉機生事!蜀地之興,恐曇花一現爾!”

程翔鳳的話,是儒家對“君權神授”的傳統統治理論的正論。

儒家講究入世,對君權始終保持了足夠的尊敬。

漢初,儒生叔孫通為剛剛平定天下的漢高祖劉邦,制定了一整套符合“君權神授”思想的禮儀,並灌入了儒家自己的思想,從此開啟了儒家與君權兩千年的結合。後來宋代所謂的“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實際上就是“君權神授”思想在治國領域的延伸。

皇帝是天子,有天命在身,是高高在上不能動的;士大夫負責治理國家,擁有實際的權利,但也要準備好承擔責任。這種共治,在宋代曾達到了和諧的頂峰,但在本朝,卻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開演辮子戲,更是所有人都成皇帝的奴才。

明代計程車大夫階層,即官紳階層,利用自己當皇帝老師的機會,從小給小皇帝洗腦。等小皇帝長大了,出宮溜達一圈,突然發現現實世界與老師教的很不一致嘛,於是逆反之心爆棚。

強勢如萬曆,直接就將老師張居正的家抄了、墳平了;弱勢亦如萬曆,當發現天下士紳實際都是自己的老師後,他再也不敢輕舉妄動,只好重用太監和特務,儒生能不見則不見,就連首輔申行時,也很難見到皇帝本人,最後為史家留下了一個“四十年不上朝”的惡名。

程翔鳳的話讓朱平槿有些不舒服。

他很想自己站起來為自己辯護。比如引用《禮記》中的話:“君天下曰天子。”意思是誰能控制天下,誰就是老大,王道不行就霸道雜之。

再說本朝太祖登基之後,從不避諱自己的貧苦出身,也從來不為自己尋找一個久遠顯赫的祖先。他甚至取消了對五帝的祭祀,只保留了對老天的祭拜。因為他說,天地降生了人,便是我們的父母。皇帝是天地的嗣子即嫡子,所以其他人都該服從皇帝!這樣一來,皇帝有了合法地位,而貧苦的出身也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了,這叫做“以德配天”!。

可惜現在朱平槿的雙腿疼痛,根本站不起來。而且,程翔鳳的話放在現在,是很合時宜的。

朱平槿清楚知道,他自己的權利源泉,正是來自於京師皇權的派生。他如果反對皇帝的權利,就等於反對自身的權利。或許沒等崇禎上吊,他自己便先上吊了。

這是一個邏輯學上的兩難選擇,他該怎麼辦?

他把眼睛重新看向孫洪。他了解孫洪,相信這個首倡“護國安民”的精明謀士,絕不會說出現在舉旗造反的昏話來。

見到世子鼓勵的目光,孫洪知道世子並沒有疑心自己。孫洪心裡有些感動,連忙道:“世子,程先生所言極是,可程先生誤會臣了!如今蜀地乃至天下皆知,世子打的便是亂臣賊子,怎麼會自己去當亂臣賊子?”

朱平槿悠悠地續上一句:“皇帝沒錯,錯在奸臣。我們要找一個舉國上下皆認可的大奸臣。” “”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