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三年> 正文 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崩地裂(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崩地裂(二) (1 / 2)

朱平槿知道,僅僅因為南陽陷落、唐王遇害的訊息,段仁軒這位通訊科科長不會親自出馬送信。果然,更大的壞訊息接踵而至,這回連朱平槿都差點驚坐在地。

“本月十一日,廣安州妖人何加起造反,已經佔了廣安城。他自稱‘老佛’,聚眾數萬,廣安文武生死不知,估計凶多吉少。

土暴子趁機出巴山向南出擊。本月十三日,土暴子攻我蓬州,被賀仇寇擊退;本月十四日日,土暴子圍我營山縣。營山縣正在死守;十五日,土暴子破渠縣屠城。護莊隊一個排全員戰死,百姓死傷慘重!順慶府之嶽池、西充兩縣,甚至府城南充縣,均發現土暴子出沒。西充縣有數百生員僕僮街痞流氓藉機鼓譟,衝擊縣衙,叫喊著打衙蠹。

目前土暴子前鋒已至重慶府之合州、定遠(今武勝縣南)一線,來往殺戮,其狀甚慘。原楚軍潘一鴻叛軍殘部,勾結土暴子,正在襲擾合州。士紳百姓紛紛出逃,俱扎山寨自保!……”

……

朱平槿聽了個大概便知道,自己犯了個無法挽回的大錯。

在擴軍調整計劃中,閬中、南部、蓬州、營山、渠縣五州縣是個大網,兜底大巴山區,守著大巴山以南人口密集的農耕區,掩護著重要的嘉陵江和渠江水道。這張大網有四個重要支撐點,除了新政壩、蓬州和營山縣之外,另一個是渠縣城北之三匯鎮。

三匯鎮位於華鎣山脈西麓,是個水陸大碼頭。其北有巴河、東有州河,兩河交匯於此,匯成由北向南流向合州的渠江。溯州河而上,穿越河谷,便可以透過華鎣山脈,直達達州或大竹。溯巴河而上,便可進入巴山深處,抵達巴州、通江和南江三州縣。由此可見,此鎮乃是進出巴山,截斷華鎣山脈的一個要點。

劉三根之獨一營本來是調往三匯鎮的。他佔住三匯鎮,便可以掩護渠江下游渠縣、廣安、嶽池和合州等華鎣山西麓廣大地區。面對巴山,三匯鎮是渠江下游。可面對廣安、合州,他則是上游。這樣一來,劉三根之獨一營進可攻、退可守。如獨一營進攻巴山,三匯鎮可以作為補給樞紐和屯兵基地。如土暴子出巴山突破蓬州、營山一線向南抄掠,獨一營既可以順渠江南下,先敵佔領要地進行防禦,也可以將兵力向左右兩翼延伸,截斷土暴子回山之路。因此,總參以一營之強兵屯駐三匯鎮的計劃是完全正確的。

可是計劃尚在承運朝會討論之中,情況已經有了重大變化。

方堯相鐵腕清理鹽業腐敗,卻導致富榮鹽商灶戶鬧事。田騫發現了渾水摸魚的好機會,便迅速將劉三根所部轉向富榮兩縣,順便將所經之處的數縣納入王府勢力範圍。二臺藩司又為了解決鹽稅流失的問題,請求王府包攬。朱平槿兩口子惦記著鉅額的鹽利,只好抱著僥倖的心態,滯留獨一營於鹽井區,以便以武力震懾當地,保證鹽業改革的順利實施。

駐防兵力少了一大坨,總參計劃只好重做調整。順慶府蓬州、廣安兩州的護莊隊大為消弱。現成可以使用的兵力,只剩了駐守新政壩的孫德仁三營四連。三營四連倉促調至蓬州,連部擴編為蓬州護莊大隊。所屬三個排,分別分散於蓬州、營山和渠縣三個州縣,作為基幹中隊的種子部隊。至於廣安州其他地區的護莊隊種子部隊,總參只好另外抽調、逐步派出。

如果再過一個多月,到了崇禎十四年底,按計劃這些種子部隊就能全部到位,並使基幹中隊初步成軍,具備據城而守的能力。但土暴子就在這要命的一個月裡,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一下便將這張大而薄的大網網底打穿了!

通訊科科長段仁軒仍在稟報新情況:

“羅監軍、陳有福、賀仇寇三人聯名奏報,林言所部已經離開新政壩,已經到達蓬州。他們擬先解營山縣之圍,爾後視情況變化決定行止:或收復渠縣,或固守蓬州、營山兩座城池,或向南清剿。他們已經令尹家麟所部到達順慶府後立即轉向定遠縣。定遠在嘉陵江邊,若是讓土暴子過了嘉陵江,有可能糜爛川南!羅監軍還道,尹家麟所部不過千餘人,而進入蓬州、廣安州和合州之土暴子、亂民和叛軍或有十萬,兵力過於懸殊。他請求世子立即增派有力之援軍!”

這就是說,三營已經開向蓬州,將新政壩——儀隴縣這一攻擊巴州的預定線路完全交給了王省吾和許守財兩個連擴編的護莊大隊。

鎮定!

朱平槿提醒自己,現在河道里有參加義務勞動的各級官員百餘人,有雙流縣的上萬百姓。他們定然都在看著自己,看著二臺主官的反應!

“鄭長史和舒先生、孫先生、王先生他們知道了嗎?”朱平槿問段仁軒,“危局如斯,他們有什麼建議?”

段仁軒有點猶豫。因為世子身旁有廖巡撫等好幾位朝廷命官,他們都在駐耳傾聽,所以他剛才奏報,絲毫不敢暴露部隊番號和主官職務,只能用“某某所部”來替代。

通訊局是機要保密單位。段仁軒的謹慎,合符他的職責。朱平槿看出了段仁軒的顧慮,點了廖大亨、劉之勃和陳其赤三人,在其他官員羨慕的眼神中爬上了一段空曠的河堤。警衛排計程車兵立即圍過來,站在十丈外警戒。

朱平槿向段仁軒下令:“三位大人都是朝廷骨耾之臣。如實講來,不必有所顧忌!”

“末將遵旨!舒先生建議,立即動員潼川州部分護莊隊趕往西充縣,收復縣城,穩定態勢。調賀曾柄一部前往順慶府,作為總預備隊。瀘州賀有義、宋振宗、譚思貴部立即渡過沱江,向合州開進。加上林言部,這樣就沿著嘉陵江從北到南展開了三支部隊,還有一支部隊為後援。一旦展開圍剿,我軍齊頭並進……”

朱平槿打斷了段仁軒的報告:“增援部隊僅有兩千餘人,總兵力不足!從蓬州到順慶到定遠再到合州,每個點之間相隔一兩百里,兩三天行程,總共部署三千人,這中間空隙土暴子可以來去自如!從蓬州到營山再到渠縣,這一線完全敞開!一旦戰局不利,土暴子便可輕易逃回巴山。力量必須一次到位,不能逐次增兵!他們還有什麼建議?部隊動員和後勤情況怎樣?”

世子不滿意,段仁軒立即道:“是的,舒先生自己也說力量不夠。他建議世子,動員成都等地護莊隊。只是鄭長史和孫先生堅決不同意,他們擔心王府安危……”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