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四年的年末快到了。
往年這個時候,便是朱副處長辛辛苦苦收集材料,準備一年總結的時候。在過去的一年工作中,提出了多少新思路,幹了幾樣大事情,取得了多少好成績,解決了多少難問題,一五一十,數字說話,爭光添彩。這些總結十有八有是沒人看的,但也有例外。如果你正好處在上級考察階段,那麼這個總結就很有名堂。思路清晰,文筆嫻熟那是最基本的,關鍵是你的提法要對上級的路子,還要有所發展,這就非常不容易了。
現在的朱平槿不用寫總結,而是看總結了。而且老婆不在家,所以他的精神難得地輕鬆。
老婆先去了瀘州,招見賀有義和宋振宗,實地檢視瀘州移民工作。隨後視察富榮,拍板此行的重點問題——鹽業專賣。再轉道沱江,到懷口鎮與李崇文等人見面,瞭解指導潼川州和順慶府的農業生產情況。為了確保老婆的絕對安全,朱平槿從警衛營抽了一個連,水軍除了幾條老划子船外,兩條新造的大型划槳船全部動員隨行。朱平槿估計,老婆大約十一月底就會回來,距離現在還有數日,於是抓緊安排了其他事情。
軍隊糧食有備,春耕種子留足。有糧心不慌,軍隊便可在戰略提速大調整中按部就班地進行擴充和展開,王莊與移民也可利用農閒時分逐漸到位。
護商隊一、二、三、四這四個主力營在優先補充下,已經齊裝滿員。前往川北增援的第十營率領著騎兵、炮兵、輜重兵,正向新政壩跋涉。瀘州五、六、七三個營已經搭起骨架,人員基本充實,但裝備尚缺,尤其是火器和馬匹。
火器和馬匹短缺是老問題。
新式的崇禎十四年式六分火銃得到了各裝備部隊的狂熱追捧。可剛剛定型量產,每日不過十支,各部隊只好搶。七斤銅炮全用銅,成本太高,不可能繼續大規模生產。這批銅炮共鑄造十五門,裝備一個十二門炮的小營,其餘裝備水軍。以後改用鐵模法鑄造鐵炮。新建大型銃炮廠初步選址瀘州,以便靠近敘府等鋼鐵原料所在地,並利用長江水道運輸。可瀘州銃炮廠什麼時候才能開工出產品,即便是拼命爭取到專案的賀有義也不敢打包票。
馬匹更是各個部隊都缺少的重要軍資。而在崇禎十五年秋季之前,這個矛盾不可能緩解。原因很簡單,供給不足,成本過高。即便打通了互榷通道,一匹合格的羌藏戰馬,其價格也在五十兩以上。
唯一供應較充足的裝備,反倒是官軍奇缺的鎧甲。商莊兩隊裝備的鎧甲分做皮甲和鐵甲,兩者形制相似,區別僅是材質。羅雨虹和曹三泰在天全榷場儲存了大量皮張,皮甲原料充足。雅州各家皮革作坊完成整合,皮甲生產能力同樣充足。火器局規範了鐵甲片的尺寸和強度硬度標準,然後向民間招標,按件付款。此舉令鐵甲片的生產單位迅速擴張,生產能力迅速膨脹,甚至超出了商莊兩隊的需求。
除護商隊外,護莊隊也正在潼川、順慶、綿州、瀘州各地以及保寧、敘府部分地區建立。進度或許有快有慢,但除了川北,朱平槿估計不會遭到軍事攻擊。
情況每天都有變化,但這些變化都在朱平槿和他的軍事統御機構意料之內。唯一出乎意料的,是藏區的董卜土司。
羅景雲和王大牛在夜襲飛仙關後,留駐當地休整招兵。飛仙關距離蘆山縣不遠,當時蘆山一帶遭雹子,報名從軍的漢藏士兵不少。這些新兵中的藏人在董卜土司一個頭領堅參尼達的率領下,組成了董卜獨立連。
在松林山整編中,董卜獨立連因為其成分的特殊性,完全保留了獨立的建制。在後來的擴軍計劃中,董卜獨立連也擴編為董卜獨立營。沒了招兵額度限制的堅參尼達回到董卜土司,便來了個多多益善,一下招來土司兵兩千多人。
總監軍部兵役局報告說,新兵的民族成分幾乎漢藏各半。
漢族大多是蘆山、臨關及雅州一帶的窮苦人,少部分是嘉絨各土司的漢族移民後代。
藏族來源可就複雜了。董卜土司只有五百多人,其餘約四百人來自雜谷土司,還有近百人分別來自於小金、瓦寺、魚通(明正土司)等土司,涉及大小部落十幾個。
為什麼這些蠻兵來源如此複雜?
堅參尼達解釋說,董卜土司和其他幾個土司的兵,有些來自他本人的部落,有些是從其他頭領手中買來的娃子(奴隸)。而雜谷土司的兵,則全是董卜土司的俘虜。
為此,董卜首領堅參喃哈還託堅參尼達給朱平槿送來一封信,表明目前局勢下土司無法向京師的皇帝進貢。為了董卜土司對大明的忠誠,這些娃子便作為貢品送給大明的蜀王世子。堅參喃雜湊望,蜀王府與董卜韓胡土司直接做茶馬生意,不要經過天全土司的榷場。
既然是堅參尼達招的兵,這些兵如何編組兵役局便徵求了他的意見。這位董卜頭領表示,漢人當然交世子安排,董卜、魚通、小金、瓦寺幾個土司的藏民是親戚,可以編成一個藏兵營。但雜谷土司的娃子是董卜土司的戰俘,只能從事最下賤的活計,不配與他們編在一起。
監軍部將堅參尼達的意見轉報給朱平槿。朱平槿基本同意了,但是把魚通土司的人單獨挑出了成立一個獨立排。強扭的瓜不甜,這個道理他懂的。朱平槿還下了道旨意,令新政壩的排長徐蔭桓從天全土司獨立步兵排選出十五名土司兵到蜀王府報道,準備統領這四百雜谷奴隸兵。為什麼選中了徐蔭桓?因為他有戰功,還懂漢藏兩種語言。
近四百人的俘虜,在地廣人稀的康藏,不是一個小數目。董卜首領堅參喃哈的貢品,既可以理解為一種臣服,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示威。
堅參尼達招兵帶來的插曲,提示著朱平槿:西邊大山裡的那些少數民族,對目前在大明王朝廣大地域所發生的事情,其實是非常關注的。他們或許與大明的官紳沒什麼兩樣,要麼試探著能否從這個衰落的帝國身上咬下一塊肉;要麼提前佈局,以便為將來與內地的新主人打交道做好準備。
董卜韓胡土司是嘉絨藏族中大土司,勢力與魚通土司不相上下。其所轄地域,遠遠超過了朱平槿前世的寶興縣。土司治所在威州城(今汶川縣威州鎮,岷江邊的姜維城)。其城三面臨江。疆域北至大金川流域;東至雜谷腦河流域,與雜谷安撫司交界;西不過大渡河;南與高楊兩家的天全土司交界。轄境翻越了著名的夾金山,覆蓋了川藏交通的主要通道——臨關道(靈官道)。
在正統、天順年間,董卜土司為了擴張勢力,與雜谷腦河流域的雜谷土司衝突。戰爭持續若干年,直到當時的董卜土司死掉了,熱戰才逐漸演變為冷戰,從此兩個土司成為世仇。朝廷對強大的董卜土司始終非常警惕,除了將茶葉和佛教作為牽制手段外,堅決不準董卜土司從灌口入貢,只准他們走雅州。朝廷還經常從董卜土司募兵,以便減少其人口數。廖大亨也懂這點,他的標營中便有嘉措率領的數百董卜騎兵。
董卜土司明目張膽的大動作,還為朱平槿帶來了一個額外的好處。天全土司立即主動申請將一騎一步兩個營擴充為三騎一步四個營的規模,以便構成一個完整的天全土司團。擴充兩個天全營,主要由一直沒有出兵的天全楊家提供。可美中不足之處是,他們要過完正月才能到位。但這不能怪天全土司動作遲緩。因為明年三月出兵川北,是朱平槿親自在承運殿宣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