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坐殿承運
九月十五日,是個吉日。
微雨濛濛,代表了所有人的心情。
朱平槿作為孝子兒,自然披麻戴孝扶棺材。
從蜀王府到左護衛蜀王陵,足足二十餘里。朱平槿跟在四人抬起的大靈牌之後,走在潮溼鬆軟的路面上。一路上,送葬隊伍浩浩蕩蕩,哭喪班子聲震九天。
蜀藩一支有身份的宗室,廖、劉等蜀地大員,無不頭裹白帶,身著素衣,列隊行進在送葬的隊伍中。就連久病之中的朱平槿庶二弟朱平樻,也披麻戴孝坐了一頂涼轎出席了葬禮。
沉重而巨大的棺槨上了棺床,數十個朱漆大箱裝著沉重的冥器堆滿了墓道。一對大龍缸裝滿燈油,隱隱跳動的火焰(注一),照亮了墓室中飾滿彩畫的牆壁和拱卷(注二)。墓道旁的偏室裡,已經多了十幾口薄皮棺材,那裡面是被迫殉葬的太監宮人。他們和她們不僅要在陽間侍奉朱平槿的爹,還要在陰間繼續將這份有前途的職業幹下去。
“萬年長明燈已亮,王爺在黃泉路上也能找著方向!”曹三保立在朱平槿身後,語音低沉:“這裡是冥界,世子爺是陽間人,呆久了要傷身。世子爺,請出去吧!”
“玉蟬入竅,往生十方!”朱平槿對著棺槨默默祈禱。他沒有說話,只是沉重地緩緩點頭,轉身而出。
昏黑陰冷的墓道,高大模糊的棺槨,成了今世父親留給他最後的印象。
墳塋的石門轟然關閉,意味著蜀地換了新的主人。但是否換了新的時代,朱平槿和參加葬禮的人都心中無數。
……
蜀王下葬後的第二天,又是一個吉日。豔陽高照,金光燦爛。
奉赦命管蜀王府事的蜀世子朱平槿,終於脫下穿了四個月的孝服,換上了簇新的冕服。他前往宗廟昭告祖宗之後,正式登上了蜀王府的正殿——承運殿。
承運殿是比照原南京承天殿的規模減一等建的,在朱平槿的眼睛裡,它並不比後來京師永樂火災後重建的小號承天殿矮小。站在殿內高高的寶臺之上,平臺上與丹陛下肅立的宗室、官員分外清晰。他們如同朱平槿一樣,個個冕服朝冠,手持芴板。
眾臣叩拜禮畢,朱平槿發表了他今世第一篇正式公開講話。明天一早,這篇重要講話就將登上《復興報》二版頭條。而在《復興報》的頭版,將破天荒地用整幅版面刊登朱平槿的冕服官像。
朱平槿的講話篇幅不長,但與常見的四六駢文官樣文章不同,這篇講話通篇白話,而且很有內容。
講話中重點強調了兩點。
一是以民為天,以仁治國,高度地重視蜀地民生。
要減租減負,與民休息;要防瘟控疫,減少疾病;要鼓勵墾荒,增加耕地;要疏浚堰口,確保明年春耕用水;要推廣農業機具,提高生產效率;要做好糧食儲備,應對災年荒年。要推行移民,均衡土地與人口;要團結西南少數民族,平等相待,赤子四海;要凝聚蜀藩宗室,犧牲小我,成就大我……
二是高度地重視蜀地土暴子。
朱平槿指出,土暴子流竄川陝,佔州據縣,盤踞巴山,已是一股不可忽視的流賊。土暴子以搶掠為生,戕害百姓,荼毒地方。土暴子一日不除,四川一日不得安寧,民生一日不得改善。朱平槿要求四川官府,認真按照皇帝的重要旨意精神,剋期完成清剿土賊的任務,儘快將巴州一州兩縣奪回來。
朱平槿打破了藩王講話中只講理念、不談現況;只講空話,不談實務的傳統,批評了四川某些土豪劣紳鼠目寸光、利慾薰心,目無法紀。指出他們殘酷剝削佃戶,那是自取滅亡;批評了部分在川官軍,指出他們軍無鬥志、坐吃糧餉,畏敵如虎,擾民甚於剿賊。
朱平槿宣佈,為了慶祝他自己勝利登上承運殿,決定賞四川官民銀花錢兩萬。蜀王府所屬官員、軍士、莊戶和其他屬於王府系統的人員,無論職務高低、男女老幼,通通漲大水,一律發銀鈔一兩。另外,向蜀愍王葬禮隨禮的官員士紳,個個皆有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