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槿沒有想到,天全高家對他掙銀子的本事如此信賴。他只是稍為提示,高安泰已經在暢想未來。
難怪都當我散財童子!朱平槿心情鬱悶。
軍務大致說完,舒國平告辭,朱平槿將高安泰留下來談點個人事情。
“二兄書信中道,敘永兩地,近瀘州而遠敘府,又有納溪水和赤水河連著納溪和合江兩縣,交通甚是方便。能否找廖巡撫說說,讓他上道摺子,將敘永兩地劃歸瀘州管轄。”
敘永(今敘永縣和古藺縣)兩地在朱平槿曾經生活過的年代,便是瀘州所轄。高登泰的提議,完全符合行政管轄的原則,應予支援。只是政治上的東西,並不是應該這樣便能這樣。
“朝廷在敘永設了敘永廳,徵收糧食,供給貴州各衛。劃給瀘州,那貴州軍糧誰來供給?還有,敘州知府同知坐鎮敘永。這知府同知乃是正五品朝官,遠高於一府判官。若是劃給瀘州,那將來誰主誰次?永寧衛與敘永同知同駐一地,舊城新城一東一西,卻屬於貴州都指揮使司(注一)。敘永若是劃給瀘州,永寧衛所屬是否也要調整?”
朱平槿的反問,讓高安泰沉默下來,他意識到自己考慮問題太簡單了。
“高先生勿憂也!”朱平槿見高安泰打焉的樣子,笑了起來,“事在人為。本世子來想辦法!”
“學生多謝世子厚恩!”高安泰起身拜揖。
謝我幹嘛?還真把瀘州當作自己的地盤了?下面就來談談此事!
“高先生,此次南去瀘州,路途遙遠,又有蠻夷在野,你從土司營帶兩連過去。”
“多謝世子掛懷!我高家在那裡打過仗,路熟得很!”高安泰一臉不在乎。
鄙人意思他沒聽懂,朱平槿心裡搖搖頭。
“以後那兩連便留在瀘州衛。本世子警衛張寶恆連長率王府警衛和鄉兵一連前往瀘州,王府左護衛千戶伍元康、百戶崔成儒也會率左護衛軍官士兵前往。這些兵將與瀘州新兵一起,重新混編。”
這下高安泰明白了。感情這兩連三百多人高家兵就被世子吃了!他鼓著眼睛想問,但是不敢問,因為世子還在說話。
“瀘州,川南重鎮,兵力宜厚集!目前在瀘州,只有譚思貴一個護商隊第四營。可其名曰一營,實際僅有一連。本地所招新兵尚在訓練,短期無法使用。現在宋將軍和賀先生到瀘州,本世子給了他們一個任務,便是組建護商隊第三團。至少要一團四營放在瀘州,本世子這才安心!瀘州各官之具體任職文書即將下達,本世子想聽聽高先生意見。”
原來不僅世子要吃的,不僅是高家兩連,還有我自己!
“世子,學生以前沒想過,這任職一事……”高安泰喃喃道。
朱平槿搖搖頭:“難道高先生願一輩子在北門當看門官?高先生經世大才,一遇風雨化成龍,豈能困死池塘中?”
高安泰老老實實承認自己能力欠缺:“學生本是想建功沙場,可從來沒打過仗。若是治民做生意,學生只會說不會做。世子委我做這個副總參謀長,學生也沒應卯。並非學生偷懶,而是賀兄他的事多……我啥都不懂,來了只能添亂。”
“天生我材必有用!先生所長者甚多,自謙而已!”朱平槿帶著真誠之色,反駁高安泰道。
朱平槿站了起來,示意高安泰看地圖:“先生請看,川、黔、滇、楚、桂、閩數省,還有烏斯藏、青海、甘肅、寧夏,我大明四邊腹心,皆有蠻夷。子曰,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孟子曰,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人也;文王生於岐周,卒於郢(YIN),西夷人也!”
“學生聽舒師傅講過,這是華夷之辯(辯應通“變”)。”
“對,這就是華夷之變。”朱平槿道。在他的前世,中美人、中澳人不少,樣貌黃面板、黑眼睛,開口嘰哩哇啦。更要命的是,他們連思維方式也已經中美化、中澳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