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禮遇老人王嘉,使臺下那些忐忑不安的人暫時穩住了心神。
鄭安民終於有了安靜的環境,可以把朱平槿佈置給他的宣講任務完成。講完之後,鄭安民也學著朱平槿的模樣,態度謙遜地詢問臺下的人有什麼不明白的,他可以請尹將軍和四川機器局的常務副局長楊能現場解答。
不出預料,尹家麟負責的軍事部分遭到了冷遇。詢問最多的問題集中在兩塊,一個是四川機器局的招工條件和薪水;二個還是那五畝土地。
既然機器局如此火爆,臺下前排就坐的楊能自然先上臺。
左護衛世襲千戶兼四川機器局的常務副局長楊能一上臺,立即成為全場焦點。他要同時接聽五個問題,並回答其中三個問題。現場亂哄哄的,提問聲此起彼伏。他顧得了這頭顧不了那頭,急得連腦門上都生出了汗水。
“楊副總!”世子不滿的聲音從他身後傳出,“具體的東西你可在以後寫個招工簡章,張貼出來。現在你先把四川機器局的發展藍圖給衛裡將士講一講!”
啥叫藍圖,楊能不明白。但他作為生意人,立即就明白了世子的用意。楊能壓壓雙手,讓衛裡的老少爺們安靜下來,然後開始開始講述四川機器局這段時間的成績和將來的遠景。
……
四川機器局的主要投資人不是蜀王府,而是匯通錢莊。正式開業時間與匯通錢莊同日,但籌建時間則早於匯通錢莊。
身為四川機器局的股東、局長兼總工程師,喻汝楨的工作重心放在新產品研發上,很少參與具體的經營管理,經營重擔全部壓在了楊能這位職業經理人的頭上。
四川機器局成立之日,楊能將他的小客棧改成了四川機器局辦公樓,掛了個牌子便開始營業。他代表四川機器局與蜀王府簽訂協議,購買了一套打穀機和離心風車的設計。又與火器局簽訂長期合同,解決了軸承的供應。
為了儘快實現盈利最大化,楊能按照朱平槿的建議,在第一套打穀機和離心風機試製成功之後立即凍結了設計,然後以標準件訂貨模式向成都各家木匠作坊招標。機器局則在成都北門外找了個大院子進行規模化組裝。
楊能並不發愁銷量,反倒發愁產量。
劉之勃隨世子到崇義莊調研後,向撫臺和藩司盛讚這套機器的神通。按臺大人都說好,撫臺大人與藩司參政大人自然也說好。於是撫按二臺與四川藩司非常罕見地聯合發文,向四川各府州縣正式推薦打穀機和離心風機。不多久,訂單就像雪片一樣向四川機器局飛來,有意銷售的商家更是擠破了頭。
王莊首批訂貨便超過六百臺,加上各地訂貨超過一千臺。按照現有產能,這些訂單足夠四川機器局幹上一整年。如果再有新產品推出,那麼機器局的小攤子根本就承受不了。所以楊能現在一心想做的,就是招人,尤其是木匠和鐵匠,然後找個大些的場地,建個大些的組裝廠房,迅速擴大產量。
企業急劇擴張,最大的障礙是缺錢。但四川機器局最不缺的便是錢。
四川機器局原始資本金僅有匯通錢莊五萬兩銀子,但其資本結構設定可以支撐它迅速擴張。
四川機器局的股本結構是開放式的,不設上限。一期股本募集結束,又可接著進行第二期募集。也就是說,只要機器局有資金需求,想入股的人都可以來投錢。很快,幾家郡王府進來了,然後嗅覺靈敏的文武官員們也進來了。只是這回領頭的不是四川最高軍政長官巡撫廖大亨,而是一向清介如水的按臺劉大人。
劉大人為了支援四川百姓的民生,一咬牙拿出了整整十兩銀子的股本!
可惜劉大人搞投資實在是外行。他不知道投資可以匿名,於是派了他非常信任的守門官老肖頭親自前來,老肖頭受劉大人重託,不敢絲毫閃失,在股東名冊上留下了劉大人的真實姓名以及聯絡地址:劉之勃和四川按臺衙門。
按臺大人不在乎自己聲名,楊能何必為其保密?復興報財經專刊立即就此刊發專題文章。文章帶有典型的標題黨風格:他投資收益十倍,卻是四川第一廉官!
專題引發了社會熱議,在官員群體中更是引起轟動。官員、士紳、商家,及普通市民蜂擁而至,撲向那道敞開的金色之門。
機器局收錢的場面之熱烈,不亞於匯通錢莊開業。機器局為了應付如此之多的投資者,從匯通錢莊借了賬房,從蜀王府借了太監,從青聯會借了書生,成立了投資部門,專門負責收錢。街面流傳言之鑿鑿:投資機器局,十倍是起步,百倍不稀奇!
股本結構的開放並不意味著控制權的開放,但這些熱情的投資者根本不可能看見在官府備案的機器局章程:原始股東匯通錢莊,不僅固定享受機器局百分之十的純利,而且擁有機器局股東會和董事會百分之五十一的投票權。新來的股東,只能按照股本比例對剩下的九成利潤分紅,每半年一次,根本資格沒有對機器局指手畫腳。
……
回到安置政策宣講現場。
“護商隊不要的我都要!”
楊能紅潤的臉泛著激奮的亮光,叉著腰對臺下的人們大聲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