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騫的方案,是要朱平槿摒棄投獻的思路,利用四川官府的軟弱,轉而推行稅收包攬,並透過稅收包攬控制財政,進而實現對全川的掌控。
要想包攬地方稅收,就目前王府與四川各級官府的複雜關係而言,可以利用的機會很多。只是如此一來,勢必對大明朝極為紊亂的稅收結構和稅收徵管來一個快刀斬亂麻,建立和推行一套新的稅制。洪其惠在雅州,已經把王國臣架空,在官府稅收上實行了變相的稅收包攬。只是這種包攬,是舊瓶裝新酒,官府老稅制、老糧額繼續沿用,稅率卻是在王府投獻一成的基礎上加了兩分。
田騫的海吹神侃,讓朱平槿找到了靈感。他希望能在雅州包攬的基礎上,再上一個臺階。在那些沒有動亂的地方,透過與官府自願不自願的合作,達成稅收包攬的目的。於是朱平槿假設田騫包攬了一縣之賦稅,然後提出問題讓田騫回答,看田騫的建議到底是今天腦袋一熱,還是早已思考成熟。
“原來之鄉吏、櫃頭、總書怎樣?”
“一律革退!”
“士紳若聯合抗稅怎樣?”
“以大明律治之,捆綁至衙門枷號打板子!”
“如此他們必不肯干休。上告朝廷怎樣?”
“讓與王府不想幹的當地人當這總書、櫃頭、鄉吏。即便士紳告準了,也是無妨!”
“士紳聚眾反抗怎樣?”
“那最好!以匪類除之!”
“我大明對士紳有優免賦稅之待遇,怎樣?”
“依律行之!舉人、監生、生員各免糧二石,人丁二丁!在京及地方官員優免不等。”
唔!朱平槿滿意地點點頭。稅收措施強而有力,可以保證稅收的實現;出了事情有人頂包,牽連不到王府;依法對士紳減免稅收,既可緩和矛盾,又可避免留下把柄。
可是朱平槿並沒有因為滿意而停止提問,新問題如雨點般接踵而至,而且難度在不斷增加。
“徵本色還是折色?”
“當然是本色。如今糧貴銀賤,徵取折色極為吃虧。”
“不能乘機壓低糧價賺上一筆?”
“世子,萬萬不可!百姓已有倒懸之苦,豈能再有變相加稅之舉?”
唔!朱平槿又滿意地點點頭。有了好的執法思想,才能有好的執法效果。讓歪嘴來唱戲,只會把一部好戲給唱歪了。
……
從現在起,朱平槿已經把他的問題難度加到了九級。
“代徵稅賦,稅率按朝廷成規辦,還是另起爐灶?”
“臣以為應該另起爐灶!稅率本應與王莊收受投獻一致,皆一成也!可我們既然以官府名義徵稅,那自然要比王府投獻費高些。臣以為可以徵到一成五!如此,士紳百姓算來算去,還是覺得投入王莊划算!”
雅州徵到一成二,田騫加到一成五。
朱平槿沒有直接否定田騫,只是問道:“如此便高過朝廷正稅不少,名目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