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點值得稱道的是,馮曉剛在《一九四二》這部電影裡,對黑色幽默的運用堪稱達到了巔峰,黑色幽默作為一種藝術表現方式,刻意體現主創諷刺意圖,而《一九四二》的核心內容恰恰正是諷刺。
片中婦女起初對文化、性和階級的觀念,隨著饑荒的蔓延漸漸改變。本來體面的人漸漸沒了尊嚴,亂了倫常。
日軍侵襲後,中國士兵搶奪老百姓物資的橋段,是民族性和人性的真實寫照,幾次得糧失糧讓人啼笑皆非。
可惜的是,片中沒有用視覺呈現父子相食的慘狀,僅以狗吃人來替代,削弱了現實的慘烈,這是藝術上最大的損失。
對信仰的調侃,在這部電影裡也曾被多次使用,中國神父信仰並不堅定,逐漸開始懷疑上帝,教堂似乎也只是一個精神與肉體的避難所,因為上帝讓人自救,片中中國神父與西洋神父的對話意味深長。
這要麼是個被上帝拋棄的土地,要麼上帝本身並不存在。
信仰可以帶給人力量,但是沒有食物,人的靈魂終將失去依附。有趣的是,戰爭大片《拯救大兵瑞恩》裡並沒有神父出現,畫面裡只有被炸燬的教堂。可見,中西電影人信仰不同,對上帝的看法卻很一致。
另外本片演員表演更是堪稱經典,片中演員多是和馮曉剛有過多年合作的演技派,每個主演都是詮釋內心戲的高手。
陳到明還原了一個更加真實的老蔣,演出了老蔣作為一國領袖霸氣之外的無奈與蒼涼。挑大樑的張國利心理活動異常豐富,是全片最大的看點,與他演對手戲的張墨魯莽血性,他成了全片最大的亮點,徐凡的表演也不再像是打了雞血,比從前有所進步。
大概影片容量有限,馮遠爭角色的小農性格不夠突出,但也不乏喜感,李學健的一籌莫展,張寒予的稀裡糊塗,範廚師的苟且偷生,王子紋的清麗叛逆等等,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還有布羅迪和蒂姆•羅賓斯兩位國際巨星的出演同樣光彩照人,儘管戲份很少,卻足以讓影片蓬蓽生輝。
總的來說,《一九四二》不夠經典,但是足夠優秀,不足以傳世,但是卻可以讓人們在看完之後,開始思考,不至於走出電影院,連剛才看的是什麼都回憶不起來,只記得亂哄哄一片。
“怎麼樣?”
宋錚坐在車裡,計算著時間,等到那邊的首映結束,立刻給馮曉剛打了電話。
馮曉剛的聲音顯得有些低沉,沉默了一會兒才道:“還行,至少觀眾沒罵娘!”
宋錚笑了,馮曉剛的確應該感到慶幸,大過年的,非要拿出這麼一部電影,根本不給人們準備的機會,直接就掀開了民族歷史上最為慘痛的一頁,血淋淋的呈現出來,給依然沉浸在春節喜悅之中的觀眾看,人們沒憋屈的罵娘,的確是非常厚道了。
宋錚沒說什麼風涼話,這是早就預料到的,這部電影的票房不會特別高,但絕對能讓馮曉剛提升一個段位,如果說以前馮曉剛只能算是一個電影匠人的話,這部電影之後,馮曉剛可以摸到大師的邊兒了。
“你那邊還有半個小時,我就不過去了!”
宋錚一笑,道:“知道了!回頭再聊!”
宋錚掛了電話,一腳油門下去。
“慢點兒!”
坐在宋錚身旁的是剛剛下飛機的範兵兵,本來飛機應該七點鐘就抵達燕京機場的,結果那邊航班延誤,整整晚了一個小時的時間。
《盜夢空間》首映現場,受邀前來的嘉賓估計已經開始走紅毯了。
“還慢!再慢,咱們到那邊,估計電影都該結束了!”
宋錚說著,飛快的換擋,汽車的速度再度加快,朝著《盜夢空間》首映現場的方向,疾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