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他們的言語,劉獒只覺得心裡有些酸苦,因故張太尉之功,大漢在熹平初曾有軍旅十八萬人,常備軍旅近於六萬人,經過了這數十年,這些常備軍旅裡的精銳士卒們返回到了家鄉,卻有些不知所措了,阿父施行仁政,贍養這些老卒,好似與師君一般,也沒有想過,他們會不會接受,心裡又是如何想。
不能只是贍養,還得安排好他們。
劉獒心裡思索著,忽然有了些想法,他看著幾位老卒,說道:“諸君莫急,且等我兩日....”
離開了袁府,便去了姑父家中,諸葛府的奴僕們對於劉獒是格外的近親的,都沒有稟告家主,就將他迎接進來,不由多說,剛剛走進府邸裡,姑姑就已經跑出來了,拉著劉獒的手,就去往了主廳,上了吃食,寒暄起來,問及天子,皇后諸事。
兩人聊了許久,諸葛亮這才走了進來,看到劉獒,下意識的便要給他行禮,還是劉獒急忙起身,拜道;“姑父安好!”,饒陽公主瞥了諸葛亮一眼,有些不悅的說道:“獒兒是你晚輩,你不能總是以臣禮拜見啊!”
“雖為我親,卻為大漢儲君,禮法不可廢。”諸葛亮說著,坐在了劉獒的身邊,劉獒說起了袁府裡那些老卒們的事情,饒陽公主也有些好奇的聽著,諸葛亮正要開口,看到一旁的饒陽公主,皺著眉頭,不悅的訓斥道:“我與殿下商談,你一婦輩,站在這裡作甚?!還不回屋去!!”
饒陽公主盯了他片刻,說道:“夫君所言甚是。”,她這才回了屋。
看到她這般模樣,諸葛亮精神大好,這才對劉獒說道:“殿下明慧,這袁府老卒之事,乃是小事,七八人,都不需殿下吩咐,只要我開口,他們都能在雒陽內找到差事...成家立業...”,諸葛亮又說道:“不過,天下之間,老卒何其多也...”
“從建寧起,軍旅制度有了變化,從前常備軍旅,都是有家室的壯年,而如今,卻大多都是招募未曾成家的餘丁,這些餘丁,沒有家產,沒有家室,更能拼命奮戰,不過,當他們年老歸鄉的時候,卻大多已經忘卻了農事,也不願為之,脾氣易怒,又好動武...武藝還不差...”
“在地方上,不是容易做出些違法之事,便是與當地的鄉野官吏們起衝突,先前還有個從北軍歸鄉的伍長,手持鐵鋤,竟殺掉了一位亭長,四位亭卒...此時,大鴻臚趙公曾上奏廟堂,不過,因太尉等人不在,故而沒有引起太多重視...”
“我想,對待這些老卒,光是有贍養費用,是遠遠不夠的,他們無法成家立業,大多數人都不願將女兒嫁與他們...不過,我發覺一件事,在建寧時期,討伐鮮卑之後,眾多計程車卒們歸鄉退伍,惹出了不少的事端,唯獨在賀州與新州,卻沒有出現任何的動盪...”
“我仔細觀摩,發現,當時的兩位刺史,曾一同制定了新策,其中便有以退伍士卒為當地亭裡擔任士卒的...”
“哦?此事可行!”劉獒說著,又問道:“我記得,司徒公曾在賀州擔任刺史,另一人,不知是何人?”
“另一位,喚作陽球,不過,風評不好,據說是個酷吏...”
劉獒點點頭,陽球?看來也是個有才能的大臣啊,不過,他先前卻從未聽聞過。
“那具體該如何行事呢?”劉獒又問道。
“此事,朝中無人在意,若是殿下能夠開口,定然是可行的...”諸葛亮說著,又說道:“不過,還是要給天子告知一聲...”
劉獒點了點頭。
走出諸葛府邸,劉獒深吸了一口氣,看向了遠處的皇宮,靜靜的站立著,不知在思索著什麼,卻遲遲沒有動步,身後的護衛問道:“殿下?可是要前往皇宮?”
劉獒還在思索著,想了片刻,他搖了搖頭,說道:“我們返回袁府...”
過了兩日,天子這才召開了朝議。
朝議的主要中心還是在戰事上,如今,袁紹也有些頂不住壓力,希望天子能夠撤軍,作為司空,對於國庫的情況,他是看的最為透徹的,戰事再進行下去,國庫就要毀在自己的手裡,這一點,他心裡已經明白了,無論如何,戰事都必須要結束了,這罵名,不能讓我來揹負啊!
朝議剛剛開始,朝中百官就表現的格外的團結,紛紛要求天子結束戰事,有的哭訴,有的直諫,而目的都是一樣的,天子還是不理會,他比袁紹還要清楚國庫的實力,也知道國庫能支援多久,對於群臣的苦勸,他選擇了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