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41 靜室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41 靜室 (1 / 3)

因為夜色已深,朱元璋沒有在正廳接見方從哲,而是私室相見。

室內紅燭高燒,亮如白晝。

方從哲立定,拿眼觀看,只見一個壯年的錦衣漢子坐在案後,陳遇相陪在側。

方從哲是使者、是客人,不能長久地打量主人,但就只是看了一眼,便就忍不住心中讚歎,暗中想道:“久聞吳國公雄才偉略,以布衣之身,崛起草莽,興於濠州,自引滁、和之軍渡江南下以來,先下金陵,繼而開疆拓土,輾轉兩強之間,並與雙雄為敵,以寡擊眾,卻偏偏戰無不勝,打下了偌大的一份基業。果然聞名不如見面,觀其氣度,實在雄渾!……,

“不過卻是奇怪,主公有次酒後直呼吳國公的姓名,喚他叫做‘朱麻子’。也不知主公是從何處聽來的,觀這吳國公的面貌,分明半個麻子也無!”

史書上記載朱元璋的相貌,有八個字:“姿貌雄傑,奇骨貫頂。”所謂“奇骨貫頂”,說的其實便是帝王面相。什麼叫“奇骨貫頂”?不是說有一根骨頭直凸出到頭頂,而是講“日角龍顏”,意思和“日角相”差不多。

常人的額頭大多是圓的。額頭方則貴,按照相書而言,高貴的人額頭自然也就與眾不同,是方形的。如果在天庭上還有一塊方正突起的骨頭便就會越發的妙了,在相法上,這叫做“伏羲骨”,也就是“日角”。

天庭上的這塊骨頭越是方大,便越是尊貴。若它上至百會,下至中正,形如印綬,就更是“貴不可言”了,相術上稱之為“朝天伏羲骨”,乃為開國帝王之品,是最好的“日角相”。也就是“奇骨貫頂”的表現之一。

方從哲對相法不精通,但是就只看朱元璋的相貌,卻也果然符合“雄傑”二字。他在看朱元璋,朱元璋也在看他。兩人打量已畢,方從哲跪拜行禮。朱元璋是皇宋朝廷的吳國公,這一個跪拜禮節是必須要行的。

“尊使請起。”

相見禮畢,方從哲起身。

“聽說燕王有書信給我?請尊使拿來,容我觀看。”

陳遇接住書信,轉呈給朱元璋。

朱元璋是和尚的出身,曾經四處遊丐,本來目不知書,但是他很勤奮,行軍打仗之餘,每下一地,必定會搜求當地的宿儒以及飽學之士,或“留置幕下、有疑輒問”,或請“會食省中、分值講經史”,所以到目前為止,他不但已經識字,並且還已經能寫些簡單的文章、乃至詩詞歌賦。

開啟鄧舍的書信,朱元璋觀看,見其上話語不多,大略言道:

“晉冀察罕,陷我汴梁。君父之仇,弗與共戴天。生死之敵,即為此也。今孤奉天子之詔,統雄兵百萬,上將千員,欲伐濟寧,平定河南,迎陛下還都於京師。……。”云云。

如果說這幾句話還算的上“冠冕堂皇”,是打起來小明王的旗幟來請朱元璋參戰,那麼在書信的末尾,有一句話卻就是直指益都與金陵兩家的私利了。或而言之,便是鄧舍許諾給朱元璋的好處。這樣寫道:

“還都汴梁,定不世之功,上可報皇恩。削平關中,救百姓出水火,下則拯蒼生。功成之日,當割據山河,永為盟好。幸勿觀望,速賜迴音。”

“當割據山河,永為盟好?”

朱元璋看到此處,眼皮跳了一挑,不動聲色地瞧了方從哲一眼,把書信重新疊好,放在案上,卻不就此針對書信展開話題,而是岔開話風,緩緩地說道:“素聞尊使之名,自比蘇秦、張儀,可有此事麼?”

“蘇秦、張儀,辯士也。從哲不才,願效子貢之志。”

“子貢是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