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大都的韃子駐軍可有異動?”
“並無異動。”
“現今棣州城外,有兩萬餘韃子來襲,羅國器判斷,或者是其中夾雜有大都的韃子,抑或者李察罕已將孛羅擊敗。若叫你分析,你覺得哪種可能性會更加的大一點?”
李首生心中“咯噔”一跳,面上神色不變,稍微低頭沉思了片刻,即回答說道:“大都的韃子肯定是沒有動。若叫臣從二中選一,當是李察罕已勝孛羅。”
“若是如此,通政司為何毫無訊息?”
“兩個可能。一,察罕才勝,情報還沒有能送到;二,察罕封鎖了邊界交通,情報無法送出。”
“給你兩天時間,不惜一切代價,務必要將此事探查清楚!”
“喏!”
李首生雙手抱拳,低著頭,退出堂外,轉身自去。
“洪先生,咱們本來預計奔襲我棣州城的韃子至多會有萬人,而現如今至有兩萬餘人。羅國器總共守卒四千出頭,兵力已然處在了絕對的劣勢。如果韃子不顧傷亡,豁出去猛攻猛打,你以為我守軍可支援幾日?”
洪繼勳說道:“羅大人在城外布有南、北二營,與城中成掎角之勢。若元軍在萬人以下,足可應付;可若元軍在萬人以上,定難遮攔。以臣料來,既然元軍的先鋒懷柔胡騎已猛攻了南營半日,在接下來的正式攻守戰鬥中,元軍肯定會繼續先取南營與北營,以斷我城中兩臂。……。”
……
元軍安營紮寨、部署合圍完畢,果然如洪繼勳所料,用中軍監視城內,使精銳再取城外兩營。
……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敵我兵力太過懸殊,兩營孤懸在外,已然失去了牽制敵人的作用,並且斷難守住營寨。如果臣是羅國器,會及時地將營壘放棄,召兩營之守卒突圍入城,以此來加強城中的防禦力量。”
……
羅國器傳令召喚兩營入城的時候,為時已晚。
當天晚上,南營先陷;次日黎明,北營繼而丟失。
南北兩營的主將潘美等人拼死搏殺,一千人到最終僅有兩百多人成功突圍,回入城內。且這兩百多人幾乎人人帶傷,半數左右都失去了戰鬥力。
……
“兩營已失,我可用來阻擋敵人的便只有棣州城池。棣州城不算大,也不算太堅。當此之時,若想堅持到益都援軍的到來,最上策唯有一條。”
“是為何策?”
“不怕犧牲,連續不斷地遣派死士主動出城擾敵。”
“為什麼?”
“因為元軍人馬太眾,所以不能任之逼到城下。而若不想他們離城太近,就只有主動出擊、擾亂他們部署這一個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