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30 姚平章老成謀國事,趙左丞振奮將士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30 姚平章老成謀國事,趙左丞振奮將士氣 (2 / 4)

言外之意,只要此策能成功,把李察罕消滅,那麼天下一統就不是難事了。他倒是很有信心,不過這信心也確實是有根據的。

如果鄧舍真的能一戰殲滅李察罕,就等同穩佔了北方。

——關中的李思齊、張良弼諸將彼此相敵,孛羅帖木兒早就元氣大傷,他們絕無可能再翻起什麼大浪,不是投降就是等著一一被滅。

而轉目江南,直到現在卻還是群雄割據。張士誠、朱元璋、陳友諒、陳友定、方國珍,加上安豐小朝廷,各有優劣,誰也奈何不了誰,可以預見,三五年內他們之間互相征戰的情況斷然不會結束。這還是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如果鄧舍再橫加一手,或連橫、或合縱,恐怕江南更是戰火不停。

而到那時,北方一統,南方割據,天下這隻“鹿”會落在誰的手中?不言而喻。

南北之外,還有一個蜀中。蜀中明玉珍。“天下為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自古以來,從蜀中得天下者一個也沒,強要算之,也只有劉邦而已。明玉珍能和劉邦比麼?顯然不能,不但不能,遠遠不如,簡直無法相比。所以,他也根本不是問題。

……

也正因為姚好古看到了前景,故此他在信中洋洋灑灑、不惜筆墨,不但將與洪繼勳的不和丟到一邊,完全贊成此計,更且盡心盡力地新增補充。

日後,鄧舍若是果然憑此計勝了察罕、得了天下,論功行賞時,誰的功勞最大?洪繼勳。可有了這封信,他姚好古也少不到哪裡去!何謂“定國之策”?這就是了。

……

在接到姚好古的這封信後,鄧舍就召來了洪繼勳,一起分析。因事關重大,不能倉促便下結論。故此,他們沒有當時就決定、究竟圍不圍曹州?

今天晚上,忽然聽到鄧承志居然也是一般的看法,鄧舍不覺心中一動。

他本打算晚上去羅官奴房中安歇的,也沒有去,改去書房,攤開地圖,就著燭光,細細琢磨。

說實話,他本來不想這麼快就再次發起戰爭的,濟寧一戰,打得驚天動地,前線將士的確都疲憊不堪了,急需休養。可又如姚好古說的:良機難得。就算打不贏,能將李察罕拖住就是勝利。他思來想去,左右難決。

這擊察罕、圍曹州,到底是幹還是不幹?

他又想起了洪繼勳獻策時說的一句話:“幹大事豈可惜身!”

戰術上的機會很好找,戰略上的機會就很難找了。

他喃喃自語:“天賜良機,天賜良機。”

察罕帖木兒不知什麼原因,鬼迷心竅屯駐曹州不走,這確實是個難得的良機。正如姚好古所說:“豈有蛇出來了再將之放走的道理?”

既然老成謀國的姚好古也贊成“引蛇出洞”策,那這個計策應該就是可行。如果要行此計策,眼下確實不能輕易放走李察罕!

夜色漸去,雄雞報曉,書房內的蠟燭已燃至盡頭。

鄧舍終於做出了決定,提筆在手,寫下軍令一道,蓋上大印,令房外的侍衛:“送去樞密分院,命將此令速速轉給趙過!”

……

次日下午,成武前線,趙過正在巡城,一將飛跑趕來:“報!益都軍令。”

“噢?”

趙過略微疑惑,他上午才剛接到鄧舍的來信,大罵了他一通,叫他好生守城,不必胡思亂想。按道理講,不應該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又有軍令下達。他心中想道:“卻也奇怪!莫不是別的地方出了什麼亂子?”

他統率全省主力在外,首先想到的就是省內因空虛生亂。一念及此,不敢耽誤,忙下城頭,去帥府接令。來傳令的是個熟人,鞠勝。鞠勝本在軍中,單州大勝後不久,奉旨回了益都。這沒多久,便又再次回來了。

“鞠、鞠公。”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