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18 庭見大和尚,三問小道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8 庭見大和尚,三問小道衍 (3 / 3)

“未出匣如何?”

“不在外。”

“出匣後如何?”

“不在內。”

“噹啷”一聲,寶刀出鞘,鄧舍霍然起身,單手執刀,一手按腰,逼視道衍,刀鋒上寒光耀目。他問道:“出匣後如何?”

“不在內。”

鄧舍回刀入鞘:“不出匣如何?”

“不在外。”

這第二個問題,他連著問了三遍。問到第三遍的時候,因他沒有徵兆地驀然變色,抽出了刀,堂上頓時變得靜寂無聲,落針可聞,但道衍和尚卻依然用同樣的回答給他。

鄧舍轉顏大笑:“好,好和尚!膽色過人,不枉了你這一副好面相!……,請,再飲一杯。”

——鄧舍連著追問“出匣如何”、“不出匣如何”,他想聽的回答是什麼?廳上諸人皆心知肚明。可道衍和尚就是不說,只單純以佛理作答。縱然面對寶刀出鞘相逼,也是面不改色,確實膽識過人。

道衍和尚又滿飲一杯茶水。

鄧舍說的是想見景慧,但從這兩個和尚到後,他明顯主要的興趣是在道衍身上。不但趙忠等迷惑,洪繼勳也有點茫然不解,搞不懂鄧舍究竟在想什麼,心道:“卻怎麼如此重視道衍?”打定主意,見完後要問一問。

……

鄧舍第一問,突如其來;第二問,驀然變色;兩問罷了,他回身落座,把刀放在案上,正容對道衍說道:“如今亂世,遍地豺狼,民處水火中,任韃虜魚肉,欲求一活而不能。佛家講慈悲為懷,和尚既有高才,又有膽識,為何不肯出來解民倒懸,反寧願枯坐寺中無所為呢?”

這算是第三問了。

道衍雙手合十,高宣佛號,說道:“阿彌陀佛。皇帝之才好出家。”

歐陽修評《五代史》雲:五代這百年間沒有人物。王安石反對這個說法,說五代時人才最多,可以作帝王將相的多得很,但都逃走了,出家當和尚去了。開創禪宗宗派的祖師,都是帝王將相之才。道衍“皇帝之才好出家”,說的就是這層意思。他說得不算錯。正所謂:“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王侯之所能為”。能捨棄一切,情願出家不悔的人都非常人。

在鄧舍看來,有才幹的人應該入世、解民倒懸;可在道衍看來,真正有才華、有膽色的人應該遁入空門。解民倒懸很可能是一時的,普度眾生才是永恆的。

“皇帝之才好出家,皇帝之才好出家。”

鄧舍也是知道歐陽修、王安石這段典故的,將此話低聲重複了幾遍,不覺喟然嘆息,說道:“我曾聽賢者說過一句話:世間真正的聰明人只有兩種,要麼自殺了,要麼出家了。……,好個和尚,好個和尚!能說出這句話,不枉了你這一副好面相!更不枉了你姓姚!當真是個聰明人。”

洪繼勳心中一動:“不枉了你姓姚?”細細尋思,似乎長洲並沒有什麼特別出名的姚姓世家。趙忠也是心中一動,他想的卻是別的:“不枉了姓姚?主公對他這般另眼看待,莫非,這廝是姚好古的親戚不成?”

人不同,對相同問題的考慮就不同。且不說洪、趙兩人的琢磨,只說鄧舍,問過這第三個問題,肅手請茶,說道:“請和尚再滿飲一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