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18 庭見大和尚,三問小道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8 庭見大和尚,三問小道衍 (2 / 3)

“俗家姓姚?”

“不錯。”

“受戒在穹窿山?”

“是的。”

“如今戰亂,烽火連天,道路不靖。和尚為何不待在江南、千里迢迢地來我北地呀?是為弘揚佛法麼?”

道衍和尚很老實,答道:“貧僧才疏學淺,又沒有什麼大的德行,自己修行尚且不足,還需要有老師指點,又哪裡有能力弘揚佛法呢?之所以來北地,只是為了訪友而已。景慧禪師與我同鄉,自幼相識,更且是梵琪大和尚的弟子,佛法精神。所以來此,是想請他指點貧僧一二。”

不動聲色,把話題拉到了景慧身上。

鄧舍與洪繼勳對視一眼,心中皆道:“滴水不漏、察言觀色,好個聰明伶俐的和尚。”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不能不再與景慧說話了。不過,不等鄧舍開口,洪繼勳先開口發問。

——洪繼勳自恃才高,是個傲視凡俗的人物,儘管景慧是個和尚,但之前聽人轉述他舌戰益都諸僧、好似所向披靡,不免有些不忿。

此時抓住機會,恰逢廳外一陣清風拂過,惹起走廊上鳥籠裡的鳥嘰嘰喳喳,叫聲傳入廳內,甚是清脆悅耳,他便即說道:“和尚師從高僧,德高行善,今來入王府,方才落座,為何廳外鳥叫?”

風過鳥叫,本是個自然現象。但被洪繼勳這麼一說,倒好像鳥叫是因為景慧和尚的緣故。說白了,是因為被景慧和尚嚇著了,所以才叫。

景慧心道:“早就聽說洪繼勳恃才傲物,是海東第一位驕傲的人物。這才初次見面,第一句話說出來,就語帶不善。‘恃才傲物’四字,怕還是評價得他輕了,簡直‘仗勢欺人’。”他對海東本就沒好印象,認為是鄧舍是個“賊子”;才在佛道衙門受了一番“詰難”,飯還沒吃,緊跟著又被洪繼勳“刁難”,自然有些怒氣上來,對海東的印象更不好了。

暗中雖怒,臉上神情不變,他淡然說道:“貧僧好殺。”

你不是說鳥叫是因受了我的驚嚇?那就順著你的話說,“貧僧好殺”。佛家講慈悲,好殺怎能是和尚?景慧就等著洪繼勳接著這麼問。但是,洪繼勳的確有才,一下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如果問,反襯得落入下乘,不懂機鋒。故此,偏偏就不再問了,只微微點頭,端起茶碗,抿了口茶。

——那麼,“貧僧好殺”何意?決心“舍一切、破一切”的意思。殺的不是人,不是鳥,不是生靈,而是種種擋我成佛的障。

洪繼勳不問了,鄧舍問,不問景慧,問道衍。問之前,先端起茶碗,請兩個和尚飲茶。道衍茶碗還沒放下,茶水尚在口中,鄧舍伸手點了一點道衍和尚面前的案几,突然發問:“二龍爭珠,誰得之?”

案几乃檀木所制,其上雕刻有二龍爭珠之圖,珠子的位置恰巧就是茶碗的位置。道衍手中的茶碗將放未放,低頭掃了一眼“二龍爭珠圖”,不動聲色地將茶水嚥下,鎮定自若地答道:“貧僧只管看。”隨著話音落地,茶碗亦輕輕落在“珠”上。

鄧舍撫掌大笑,稱讚說道:“和尚自稱才疏學淺、沒有大德,分明謙虛!……,來,來,以茶代酒,請和尚再飲一杯。”

——“二龍爭珠”,不管誰得之,都是爭勝好強。佛家不講這個,所以道衍“只管看”。輕巧巧幾個字,不但跳出了鄧舍設下的語言陷阱,且“淡泊明志”,正合佛家真意。

轉回正文,鄧舍這第一問,道衍和尚答得好,鄧舍請他又飲一杯水。

等他喝完,侍女重又添上,鄧舍緊接著發出第二問,隨手將腰邊佩刀取下,放在案上,指著刀身說道:“此刀乃我麾下勇士所獻,原為田豐所佩。自我得後,至今尚未沾血。夜半時分,總聽它在壁上長鳴。請問和尚,如今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寶刀未出匣時如何?”

“不在外。”

“自韃子入中原,驅狼牧羊、蒼生倒懸,天下苦暴元久矣!出匣後如何?”

“不在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