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11 燕王朝奏請安豐,察罕夜使通浙西(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1 燕王朝奏請安豐,察罕夜使通浙西(下) (3 / 5)

很快,帳外進來一人,年約四旬,又瘦又高,衣服穿在身上就好像掛在了竹竿上也似,眼睛不大,但是卻十分有神。

“來者何人?”

“草民封帖木,拜見平章老爺。”

察罕帖木兒現在的官職是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知河南行樞密院事、陝西行臺御史中丞,其中以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的官銜最為顯貴,所以,來人尊稱其為“平章老爺”。

“免禮,請起。”

見客人來到,李惟馨、王保保不再泡腳,隨手抹乾了,穿上鞋,端坐一邊,靜聽察罕帖木兒與此人對話。

封帖木起身站好,瞧了一眼仍然還在泡腳的察罕帖木兒,似有話說,但話到嘴邊,到底咽回了肚中。

察罕帖木兒注意到了他的神色,心知肚明,曉得他是為自己一邊泡腳、一邊見客不滿,想道:“有不滿不敢言,非有膽之士。”不動聲色,接著說道,“封君自稱徐州人,徐州距大名數百里,何故棄家遠來?”

“家國、家國,有國方有家。今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日前,徐州亦不幸淪落賊手,遭受荼毒。草民雖為白身,卻知忠義二字,不願屈身事賊,辱祖宗清名,故而舍家遠避,來此訪友。”

“你在這裡有朋友?”

“是。”

“何人也?”

“雪原景慧。”

“雪原景慧?”

察罕帖木兒對這個名字似有耳聞,轉目去看李惟馨。李惟馨欠了欠身,說道:“景慧禪師乃大名路有名的大德,是楚石梵琦的弟子。”

“雪原景慧”,“景慧”是出家人的法名,“雪原”則是他的字。

出家人並不是說只有一個簡單的法名。為了表示尊敬,同時大概也有與其它同法名之和尚區分開的緣故,在稱呼一些出名的大和尚時,往往會在他的法號前加上他的字、或者他的號、又或者時人給的敬稱。

如當時另一個大德:愚庵智及,法號智及,號愚庵;再又比如宋末元初的一個大德:高峰原妙,法號原妙,因名動一時,人們尊稱他為“高峰古佛”。再又比如景慧的師傅楚石梵琦,與景慧一樣,楚石也是他的字。

察罕帖木兒記不清景慧是何許人也,但說到楚石梵琦,早已久聞其名,如雷貫耳,立刻不由就肅然起敬,二話不說,先急聲令親兵給他擦腳,緊跟著穿上靴子,站起身來,對封帖木還了一禮,說道:“不意先生竟是梵琦大法師弟子的朋友!有失禮之處,還請多多包涵,幸勿見怪!”

有元一代,最重釋教。察罕帖木兒在這方面也是深受影響,只從他寫在書齋上那一句出自佛家言語的對聯,其實就可看出。自元代立國以來,年數雖然不久,但有道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有了政府的支援,出名的大和尚當然層出不窮。現如今,最著名的一個禪師就是楚石梵琦。

楚石梵琦系宋僧大慧宗杲的第五代弟子,九歲就出了家,他的度牒是趙孟頫給他買的,宋濂曾專門給他寫過《塔銘》。明末名僧支棲袾宏稱:“本朝第一流宗師,無尚於楚石矣”;再晚一點的又一位名僧蕅益智旭也說:“禪宗自楚石琦大師後,未聞其人也”。

由此可見其名,不但重於當時,且受崇於後。

察罕帖木兒有此反應,——竟因封帖木是楚石梵琦一個弟子的朋友就忍不住肅然起敬,自也不足為奇。

封帖木還禮不迭,連聲說道:“豈敢豈敢。”

察罕命人上茶,請他入座,說道:“先生親臨轅門,必有欲言。不知有何以教我?”

“草民淺陋,躬耕田野,豈有敢有教於老爺?今晚冒昧前來,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小人世居徐州,不忍見桑梓淪落賊手,所以特來拜見老爺。”

察罕嘆道:“燕賊狡詐,狡如狐、狠如狼,前禍遼東,後害山東,今又將戰火燒到淮泗,致使徐、宿淪陷,生靈塗炭。老夫也不才,今日親提精銳三萬,不辭千里,遠來大名,欲與燕賊一決高下者,不但是為了濟寧一路,正也是為了徐、宿百姓!”

“老爺虎威,宵小之輩無不聞名遠遁;小鄧殘賊,山東等地的百姓飽受悽苦,盡皆仰首翹足、期盼王師。老爺此次遠來一戰,上承天心,下體民意,正所謂‘解民倒懸’是也。小人雖不識兵事,卻也知天時、地利、人和之說,斗膽斷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