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7 李察罕改援曹州,梁士蔭獻策益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7 李察罕改援曹州,梁士蔭獻策益都 (3 / 4)

“大王求賢若渴,難怪海東蒸蒸日上。”

“如今天下紛亂,民不聊生。不怕諸君笑話,我雖起自草莽,人本微末,但是卻也有些志向,願為蒼生解倒懸。或因我能力有限,不能及此,但也希望能夠做到保民圖治。我既然有這樣的心願,當然求賢若渴了。”

陸聚說道:“大王能有此願,天下蒼生之福。”

賓主對答,敘談多時。

鄧舍問蕭遠,說道:“聽說將軍是山東人?”

“是。”

“我麾下有不少將校皆出身山東。”鄧舍回身指了指侍立身側的郭從龍,笑道:“武子雖非山東人,籍貫河北,泛而言之,你們倆也可算同鄉了。”

一來,河北、山東相鄰;二來,兩地皆同屬腹裡,說是同鄉雖然有些牽強,但是馬馬虎虎也能說的過去。“武子”,是郭從龍的小名。

蕭遠是武將,正如陸離會對洪繼勳感興趣一樣,他也暗自注意郭從龍多時了。此時聽到鄧舍的間接介紹,他忙起身見禮,說道:“原來將軍便是郭武子。……,夜叉之名,俺是久聞了!”郭從龍背上紋繡有一個笑天夜叉,故此,又有時候會被人稱為“郭夜叉”。

“蕭將軍大名,俺也久仰了。”郭從龍還了一禮。

剛才是兩個文臣相見,這會兒又變成兩個武將相見。適才是洪繼勳面色微變,這一會兒則卻又變成高延世翻起白眼。鄧舍入益都時,高延世與郭從龍曾有過交手,因為當時喝多了酒,被郭從龍戰敗。高延世何等心高氣傲之人,儘管與郭從龍是真正的河北老鄉,卻一直不能對此釋懷。

瞧著郭從龍一絲不苟地還禮,他一邊大翻白眼,一邊嘀咕:“明明是個粗漢,偏生學做秀才!嘿嘿,就這身板還扮斯文還禮。真也不怕惹人嗤笑!”

他的小動作,鄧舍沒注意,郭從龍可全看在了眼裡,待還過禮後,故意昂首挺胸,雄赳赳立在鄧舍座旁,斜眼瞅了他一眼,伸手摸了摸斜跨在腰邊的長弓。這一下,高延世頓時就像吃了個蹬心腳,氣得差點從位子上摔下來。須知,當日他與郭從龍交手的時候,便是吃虧在了箭矢之下。

“小人得志便猖狂!……,罷了,老子今兒個是得勝回朝,高興!大人有大量,不與這龜縮益都、半點戰功沒有撈著的傻廝一般見識。”高延世氣哼哼地別開了臉,不再去看他。

鄧舍笑孜孜地等郭從龍與蕭遠見過禮,接著問梁士蔭,說道:“先生久居大邑,今一路行來,至我益都。不知對我山東的風土人情,以為如何?”

“齊魯聖人之邦,民風淳樸厚重。罪臣一路行來,見沿途州縣雖然年前才遭了兵火,但是城郭卻都已經修繕完好,而且戍卒軍紀嚴明,與百姓秋毫無犯。路無流民,道無賊寇。大王治國之能,由此可見一斑!”

“此非我之力,皆洪公、吳公之力。”

“敢問大王,您說的吳公可是松齋先生麼?”吳鶴年,號松齋。

“正是。今天我與諸位相見,吳公本也要來的,只是因臨時有些公務,走不脫身,所以只好等到明日再見了。”

“素聞吳公明習律令、嫻熟政務。盛名之下,果無虛士!大王府中人才濟濟,真可喜可賀。”

“若說人才濟濟,今日咱們這堂上才是人才濟濟。諸位都知道,我一直都在海東,不久前才剛來益都,對淮泗一帶的情況不很熟悉。如今,因為諸君憐憫生民之苦,不願用戰火來危害他們,所以攜帶徐、宿二州來到了益都。對如何治理徐、宿,該怎樣保境安民,諸位可有教我?”

說了半天話,鄧舍的這一句才算是轉入主題。

陸聚、陸離、梁士蔭等人久在淮泗,皆可謂地頭蛇一級的人物,對淮泗的情況最為了解,對該如何治理徐、宿也最有發言權。而且,透過此問,也可以甄別出到底誰是真心投降,誰又是虛與委蛇。所以,無論從公從似,鄧舍的這個問題都是必須要問的。

陸聚、陸離對視了一眼。

陸離首先說道:“淮泗重鎮,徐、宿居首。大王今得徐、宿,是已穩穩立足在了淮泗之地。雖然如此,但徐州、宿州這兩個地方,卻長期屬士誠所有。士誠為人寬仁,頗得民心。故而,罪臣愚見,大王切不可大意!”

“士誠寬仁,頗得民心?……,然則,小陸公以當以何策治徐?”

“亂世之秋,治理地方,自然要在軍備!特別像徐、宿這樣的情況,上至官屬、下至黎民,都有不少仍舊還想著士誠,更尤其需要重視軍備!”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