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4 朝中有三黨,洪姚魯相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4 朝中有三黨,洪姚魯相爭 (1 / 2)

次日朝會,鄧舍宣讀了徐州的捷報。不出意料,群臣皆驚喜交集。

隨後,洪繼勳出列,將昨天下午與鄧舍議論的兩件事,一個薦舉楊行健調任徐州知府,一個籌建新軍,當眾提了出來,請鄧舍批准。

前者倒還好,楊行健的能力人所共見,並沒有人反對。

只是羅國器對此提出了一點補充。

他認為:徐州與宿州相隔百里,處在敵境,與山東間又有黃河相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塊飛地。如果想要治理好,肯定十分不易。所以,不但需要派一個能臣過去,更需要給這位能臣配備幾個得力的助手。

鄧舍深以為然,問道:“那依你之見,當以誰為輔?”

羅國器提出了兩個人:“益都行省左右司都事劉名將,文武兼備、果毅勇敢,才大可用,似可為輔佐。”

徐州、宿州地處前沿,故此派去的地方官不止需要懂政務,還需要知道點軍事。劉名將是漢化的女真人,或許在膽略與見識上不及鞠勝等,但是他一方面讀過漢人的聖賢書,一方面也沒有丟掉女真人騎射的傳統,確實可稱得“文武兼備”。就益都群臣中而言,算是一個不多見的俊才。

今天是朝會,各衙門品級夠的都必須參與,故此劉名將也在。

鄧舍當即問他,說道:“徐、宿乃淮泗重地,今我雖得之,士誠必不甘心,戰事或將起於明日。若是去此地任職肯定十分的危險,你可願麼?”

劉名將品級低,排在文臣的末尾,聞言出班,高聲答道:“臣本益都布衣,泯然無聞,要不是受到了主公您的恩寵,怎麼會有機會與諸位大人共列一堂?為了報答您的恩寵,縱刀山火海亦不懼也,何況徐、宿?”

“好!”鄧舍大喜,說道,“既如此,便調任你為宿州知州,受徐州隸屬。”

“必不負主公重託,臣在城在。”

鄧舍笑著點了點他,說道:“膽氣十足,真人如其名!”連道了兩聲“好”,即傳令下旨。

需要兩道旨意,一個是調任楊行健的,一個是調任劉名將的。楊行健如今沒在益都,還在濟南,需要遣人把令旨給他送去。兩道令旨的末尾都一樣,皆是命在接到旨意的當日,便立即赴任。劉名將便就在堂上接了給他的令旨,又向鄧舍跪拜叩首謝恩,隨之即倒退出堂,自去準備上任。

羅國器又上奏說道:“濟南乃為大府,亦處前線,如今既將要調走楊行健,不可沒有得力幹臣接替。登州知州李溢,山東名士、老練沉穩,自其上登州任來,大小事無不辦理得妥妥帖帖,有治民之才,似堪此任。”

李溢、鞠勝,還有現任左右司都事的國用安,此三人號稱“三友”,與現任行省左右司員外郎的顏之希關係很好。去年鄧舍入益都,他們與劉名將一樣都是主動相迎,並且在幫助鄧舍安穩地方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要說李溢,能力確實有,羅國器的評價也很中肯。

但是,就在鄧舍要說話之時,卻忽然想起了前幾天的一封奏摺。昨天與洪繼勳相見時,他曾經提過一句,說有人上摺子諫言,說益都右丞之職不可久懸,應該快一點擇賢居之。其實這道摺子上不止說了這些,後頭還有半截話,並提議此職不如便由羅國器居之。

而上這道摺子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國用安。

鄧舍心中想道:“早就知道朝中分為三系,一個‘洪黨’,一個‘姚黨’,一個‘魯黨’。‘洪黨’者,洪繼勳;‘姚黨’者,姚好古。‘洪黨’之中堅,乃是高麗籍的官兒;‘姚黨’的中堅,則乃是海東三省、尤其南韓分省的漢官兒。而至於‘魯黨’,顧名思義,中堅自然便是山東籍貫的官兒,隱然以顏之希、鞠勝為其首。

“……,這羅國器倒是不曾聽聞與這三黨有何關係,卻是為何才舉薦了劉名將去任宿州,就又接著舉薦李溢升任濟南?而國用安又剛好前幾天才舉薦他為右丞?嘿嘿,這到底是巧合?還是另有原因?……,是了,老羅也是山東人。莫非?……。”

他沉吟不語。

有李首生的通政司在,朝中上下、包括地方在內,大致上沒有什麼事兒都瞞得過他。“洪黨”與“姚黨”之間的明爭暗鬥,只要不影響到正常的政令實行,他樂於不管,裝聾作啞,只做不知。帝王心術,往簡單了就說就是“平衡”而已。不怕臣子爭鬥,就是臣子抱成一團。

可是,他卻實在想不到,如今居然羅國器都摻和其中了?

須知,“洪黨”、“姚黨”的勢力雖然都要比“魯黨”大,可是這兩派的勢力範圍大多在海東三省,進入山東的,“洪黨”只有一個剛升任兗州知府的洪繼蔭,一個萊州知州李蘭;“姚黨”的只有一個益都參政劉世民,一個益都左右司都事方從哲。

其它的益都官員,上至分省內部,下到地方,六成以上可算入“魯黨”。鄧舍早先為何把顏之希從益都知府的任上改調至行省左右司去,而把吳鶴年調來益都兼任知府?一方面確實是需要借重吳鶴年的才幹,另一方面也不無削弱“魯黨”勢力的想法。

——,顏之希是顏淑容的父親,若把顏之希長久地留在益都,必有無數的山東官員投入其門下。時日一長,難免不可制矣。

鄧舍又想道:“前幾天,李首生給我上了道秘折,說自姬宗周戰死後,原先的王士誠舊人,包括章渝在內,似乎都有向魯黨靠攏之傾向。我本還不在意。但委實不曾料到,竟然連羅國器都也開始向魯黨靠攏了?”

堂上的群臣都在等他開口,不可沉默過久。他故作沉思狀,轉問其它人,說道:“老羅薦舉李溢為濟南知府,你們有何意見?”濟南是大府,可與益都相抗,舉薦李溢任濟南知府,是名副其實地拔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