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124 徐州(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124 徐州(下) (3 / 3)

“不、不然。楚丘高延世部,俺、俺已遣人送去軍令,叫他不必回營,便、便就地駐紮,等待楊、胡到達,一、一起前去徐州。並再從之前遣去楚丘的換防步卒中以及傅友德部裡抽調部分人馬,也、也加入其中。”

“總計?”

“四千六百餘人。”

將近五千人。照常理說,用這麼些人打徐州,還是有點不夠。

須知,當年脫脫攻徐州,動用的人馬何以萬計!當時他麾下有號“黃軍”者,只這一路就號稱“六萬”。當然,其中有不少的虛頭水分,並且這路所謂的“黃軍”,全都是臨時招募來的,並沒有經過什麼操練。但聲勢卻也可想而知了。饒是如此,尚且在徐州城下鏖戰多日,方才戰敗了芝麻李,拿下了徐州城。

現如今,儘管燕軍俱皆精銳,絕非“黃軍”之流可比,但是,只用這不到五千人,能打下徐州城麼?

潘賢二說道:“徐州一城,守將兩人。陸聚者,蒙元之樞密院同知;宋興祖者,士誠之元帥。守軍號稱五萬,充其量五六千人,其中能戰者,又至多一兩千。且,早年經脫脫屠城,城中百姓不多,城牆也多有毀壞,縱有修葺,總是難比當年了!大人運籌帷幄之中,楊、胡、高諸將,又皆我海東驍勇,此次長途奔襲,並又出其不備。雖不到五千人,但以卑職推斷,必然能夠旗開得勝,馬到成功!”行了一禮,“先為大人賀喜!”

張士誠歸降了蒙元,一方面有得利,另一方面也有付出。

他的付出,自然便是每年都需要朝大都運送糧食;而他的得利,則就是卻也能因此得到境內很多蒙元勢力的承認。便比如徐州,其實原本是在蒙元的控制下,但就因為他投降了,而挨著徐州的山東等地又一直紅巾遍佈,故此,算是暫且歸了他管。這看起來不錯,但內中卻也有不穩定的因素。一座城池,兩方守軍。無事便罷,倘若一旦有事,到底說了算?該聽誰的?守將定然不和。守將一旦不和,城守就岌岌可危了。

這徐州的兩員守將,宋興祖不必多說,士誠麾下的一員驍將。

陸聚,可以說是徐州的地頭蛇了。

早在脫脫破徐州後,他就在當地“撫戢流亡,繕城保境”,頗有威名,以致“寇不敢犯”。若只他一人守城,或許是個對手,但現如今加上了宋興祖,因了上述的原因,潘賢二反而不以為意了。

又有脫脫屠城,當年把百萬人煙的一座徐州城屠殺了一個乾乾淨淨,直到多年後,還是城狐社鼠,雜草遍佈,幾無生人。雖有陸聚的苦心經營,到底是比不上昌盛之時了。城中人少,守城時就難免力有不逮。

趙過笑道:“說、說到運籌帷幄,先生才是當之無愧。”

這一次取徐州,所用的計策正是潘賢二所獻。

也正是因了他這計策之妙,趙過才敢大膽地用不到五千人去攻取徐州!

說一千,道一萬。不管客觀情勢對己方多麼的有利,要想萬無一失地取勝,這“客觀”,卻絕不是可以依賴的物件,還是需得全靠“自己”!

卻又不知,潘賢二到底獻上了何計?又與劉基所獻給朱元璋之取徐州計有何不同?如果能有機會比較一下,又究竟哪一個能夠勝上一籌?

——

1,黃軍。

“有淮東元帥逯善之者,言官軍不習水土,宜募場下鹽丁,可使攻城,乃以禮部郎中逯曾為淮南宣慰使,領征討事,募瀕海鹽丁五千人從徵徐州。又有淮東豪民王宣者,言鹽丁本野夫,不如募市中趫勇便捷者可用,脫脫復從之。前後各得三萬人,皆黃衣黃帽,號曰黃軍。”

2,陸聚。

《明史》有傳,較長,就不列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看。《傳》裡稱讚他“聚所部皆淮北勁卒,雖燕、趙精騎不及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