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送俺的帖子,給常大人,便、便說為了多謝他們來幫助我軍,明天中午俺要宴請於他,同、同時代替主公犒賞吳軍士卒。”
前天晚上,常遇春宴請了趙過。雖然說早在昨夜,趙過就宴請了回去,但如果明天打出鄧舍的名號,再去犒賞吳軍,做為一種禮節,常遇春也實在不好拒絕。
潘賢二盤算了會兒,伸出大拇指,讚道:“大人此計大妙!”中午宴請,把常遇春諸將灌醉。而常遇春等人一酩酊大醉,不就把吳軍拖到明天了麼?
不過潘賢二又有疑慮,說道:“可是大人,咱對吳軍說是去馳援傅友德,要被他們知曉真相後,會不會勃然大怒?因為畢竟是哄騙了他們,理虧在咱呀!”他有句話沒說出來,畢竟所謂吳軍欲取徐州只是一個猜測,如果這個猜測錯誤,而又被常遇春知道燕軍騙了他們,豈不得不償失?
“誰、誰說咱要告訴吳軍是去馳援傅友德了?”
“大人的意思?”
“只、只是放出風聲。”
只把風聲放出,卻不明言相告。這樣一來,就算吳軍知道了真相,知道了燕軍其實是在哄騙他們,也定然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這“馳援傅友德”,又不是趙過親口告訴他們的,只是他們風聞而已。“風聞之事”,有真有假,就算想要怪罪,又能怪罪誰去?
潘賢二佩服地看著趙過,說道:“大人真妙計也!”
他倒不是佩服這個計策,這個計策雖說滴水不漏,但事實上很簡單,很容易能想出來。他佩服的是“趙過”居然能想出這個計策,要知道,一向以來,在海東諸將的心目中,趙過可都是一個當之無愧、不折不扣的實誠人。
——其實,“兵不厭詐”。不管怎麼說,趙過也是征戰沙場多年,即使他本質上再實誠,可難道說連“用詐”都不會麼?如果不會,還打什麼仗!只是精鋼要用在刀刃上,平常時候裡,他沒有必要用詐罷了。
正如一句話所說:不做,不代表不會。
“那此事?”
“就、就這麼定了。還要麻煩先生,去、去後勤上一趟,找輜重營,多備點雞鴨豬羊,也、也好明日上午送去吳營。”既然說是代替鄧舍犒賞吳軍,自然需要拿出些東西來。
“是。”
潘賢二轉目又瞧了一眼不遠處的佟生養諸將,問道:“敢問大人,可選定出徵的主將與營頭了麼?”
“此、此去徐州,是長途奔襲,兵、兵貴神速,俺打算選用胡忠一部。”
“胡將軍部皆騎兵,用來攻城?”
儘管胡忠的部下皆為漢卒,本來很多都是從步卒轉為騎兵的,但徐州乃是一座大城,不比楚丘,只有騎兵去攻打?怕是不易。
趙過頷首,說道:“所、所以,再調楊萬虎部。……,主將,就由楊萬虎擔之,胡忠為副。”
潘賢二掐指計算,說道:“楊將軍部皆為步卒,善攻堅,能野戰,實為我海東步戰之精銳。加上他,估計應該差不多了。只是大人,不知打算調派胡將軍部多少人?”
“千、千騎。”
不能調太多,如果調太多,單州就圍不住了。
“胡將軍部千騎,楊將軍部現在單州前線的有兩千來人。……,大人打算只用三千步騎去攻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