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的元軍被楊萬虎、傅友德擊潰了,羊角莊的援軍雖然還沒有被潘賢二擊潰,但是卻也被牢牢地阻止在了戰場之外,寸步難進。
下起了大雨、兩處援軍不能及時趕到,這兩條之外,現如今,常遇春、馮國勝、蔡遷、藍玉等吳軍將士又眼看重新發力,而元軍右翼計程車卒傷亡慘重,不管怎麼去看,都只能得出一個結論:無論如何也是攔不住了。
……
勝利在望。
但是,取得勝利的過程卻與趙過早先的計劃有所不同。
正與王保保相同,趙過原本的計劃其實也是借用了“田忌賽馬”以及“集中優勢兵力先滅敵一部”的戰術考慮。
只不過,趙過本來打算的,不是右翼先取勝,而是左翼先取勝。畢竟,進攻元軍右翼的只有常遇春的五千吳軍,進攻元軍左翼的卻有近兩萬燕軍精銳。可是而今,便在常遇春的再度發力之後,很明顯就可以看出來,十有八九,卻會是元軍的右翼先被攻破了!
從燕軍營地的方向馳奔過來了一匹快騎,進入到紛亂的戰場裡,尋找到了剛剛重又殺入敵陣的趙過。
“大人!潘先生有句話,命小人帶來。”
“什、什麼話?”
“請大人注意,千萬不能讓吳軍先破了韃子陣。”
潘賢二話裡的意思,趙過心領神會。吳軍是客軍,是來幫助燕軍的。如果反而被吳軍首先告捷,加上開戰前常遇春的耀眼表現,在戰後分割利益這一塊兒上,怕是鄧舍不能直起腰桿和朱元璋對話了。
不謀全域性者,不能謀一時。
在看到勝利即將來到之時,潘賢二的這一個考慮,正與趙過所思一致。
“回、回去告訴潘先生,先破敵者,必、必我燕軍!”
……
剛開戰時,是燕、吳兩軍競相逞威;現如今,又變成了兩軍競相搶功。吳軍畢竟人少,戰鬥的時間也比燕軍久,後力上不免有些不足。
趙過接連幾道的命令後,燕軍漸漸地搶佔到了上風。
雨水連天接地,沙場屍橫遍野。戰鼓直衝雲霄,燕軍諸營齊奮。在趙過、佟生養、胡忠、高延世等諸將的身先士卒下,三軍向前,戮力殺敵,無有後顧者。王保保、賽因赤答忽軍在經過了多半日的苦戰後,終於敗績。
……
元軍左翼,賽因赤答忽見大勢已去,倒也光棍,他到底是經歷過許多戰鬥的老將了,知道勝敗兵家常事,當此之時,最重要的不是沮喪、更不是絕望,而是如何才能撤出戰場,從而盡最大的努力儲存住本軍的實力。
有偏將諫言:“紅賊將破我軍陣地,事情很緊急了!大人,末將請盡出鐵甲、長槍兩營主力,以為抵擋。”
“雨大路滑,鐵甲難以使力。沒有鐵甲,單隻長槍,也難以發揮威力。”
“那以大人之見?”
“……,罷了!命前線頂住,後軍緩緩撤退。”
“後邊吊橋處,還有紅賊高延世擋住了我軍的退路。大人,咱們往哪裡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