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捲揚塵,.
雨漸漸地下大了,打在地上,激起塵煙;落在人的臉上,感覺到一絲絲涼意;或者落在鎧甲上,發出“劈劈啪啪”的聲響。然而,這響成一片的“噼啪”聲,相比千萬人的廝殺、鏖戰,卻又是那麼的微不足道。
單州城外,燕、吳、元三軍交戰正酣。
在接到成武、羊角莊有敵人來援的訊息後,趙過暫時退出了前線。他是一軍的主將,必須要面面俱到,不但面前的決戰是需要他負責的,如何截擊兩面的敵人援軍更也是需要他負責的。
衝殺了半晌,他滿身是汗,鎧甲上血跡斑斑。
雖然暫且退出了前線,但是卻並沒有下馬,在離交戰中心約七八十步處,他把手中長槍拄在地上,先是轉首凝目,朝羊角莊方向看了會兒,然後又抬頭瞧了會兒成武方向,問左右說道:“給、給潘楊傅諸人的軍令可傳下去了麼?”
“已經傳下。完全按照大人的吩咐,命令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務必要把來援之韃子盡數攔截在戰場之外。”
“潘楊傅”,潘賢二、楊萬虎、傅友德。成武來敵是由楊萬虎、傅友德所負責,而羊角莊的來敵,則是由潘賢二負責攔截的。
因為抬著臉的緣故,雨水落在了趙過的眼裡,頓時混淆了視線。
他忙微微閉目,伸手將之拭去,覺得無礙了,方才又把眼睛睜開,正yu待接著說些什麼,有樣東西躍入了眼角餘光,面上不覺sè變,嗔怒說道:“誰、誰給的將令?無、無有俺的話,軍旗怎敢後退?”
卻原來是他人雖退,帥旗沒有退,仍然由掌旗官舉著、四五個悍將護衛著在前衝殺。一來,帥旗乃是三軍之膽,特別是在這戰鬥正激烈的時刻,可謂千軍萬馬盡皆矚目,如果無故後退,必亂軍心;二者,趙過早先曾下令給佟生養,說:爾旗如退,則吾斬爾;吾旗如退,則爾斬吾。
所以,他人退旗不退。
但是,便在剛才,他卻看到了帥旗有向後撤退的跡象。
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察罕縱橫黃河以北,打遍群雄幾無對手,他的部隊難道是輕易可以戰勝的麼?有趙過親自在前身先士卒的時候,也許因為受他的激勵、抑或軍法的威壓,帥旗不會退;但現如今,前線並無重將坐鎮,人誰無惜命怕死之心?一時擋不住元軍的瘋狂反撲也是有的。
又不過,這雖在情理之中,但是卻不能成為理由。兩軍交戰,就是要用命來拼來贏,因為怕死就後退,這仗還能打麼?
趙過二話不說,抽出馬刀,交給一個親兵,斬釘截鐵地下令:“取、取後退者頭來。”
親兵接令,催馬疾馳,穿過層層的本部士卒,徑直往帥旗所在處奔去。
帥旗處,掌旗官與護旗諸將,遠遠看見使者提刀來到,相顧駭然,知此必是為取其xing命而來,不敢等其近前,忙遣人迎上去報:“並非俺們敢擅自後退,實因下雨路滑,方才沒站穩,險些摔倒,故此帥旗稍停,沒有繼續前進。”
親兵使者聽了這話,倒也沒有為難諸將,撥馬轉回,將此原話報與趙過。
“豈、豈有此理!雨下路滑,咱、咱們站不穩,韃子就能站得穩麼?只、只此一回,下不為例。再、再去傳令:‘今強敵在前,且、且敵之援軍在後,疏忽即能來到,不、不勝,此便是吾取死之時!軍、軍法,吾與諸君同!”
“不勝,此便是吾取死之時”。這句話,從燕軍加入戰團後,趙過已經說過不止一次了;“軍法,吾與諸君同”,這句話,他也說過不止一次了。他帶的部隊,可並非二線部隊,大多是海東的jing銳,在平常的戰鬥中,根本不用如此三令五申、嚴肅軍紀。也由此可見,元軍著實強悍。
剛剛下過命令,左邊奔來一騎。
趙過定睛一看,卻是常遇chun遣來的使者。原來,在獲悉敵人援軍出現後,趙過第一時間便通知了常遇chun,好給他有心理準備,並且同時詢問他:“鏖戰至今,士卒是否已經疲憊?要不要請將軍暫退,由海東接手?”
燕軍參戰前,常遇chun激將,曾向趙過說:“請大人壁上觀,看吾破賊!”如今因見情勢緊急,趙過原封不動地也又再給常遇chun來了個激將。
話分兩頭,別看常遇chun先前主動挑陣,在元軍陣前斬將易如反掌,其實開戰到此時,心中也是苦。
他在吳軍中號稱“常十萬”,自言能夠“將十萬眾橫行天下”,在過去的許多年裡,他也的確是橫行江南,戰張士誠、鬥陳友諒,幾乎沒有過失敗,威名赫赫。張士誠倒也罷了,強橫如陳友諒,他也完全不放在眼裡。
此次馳援益都,北渡黃河第一仗,本還有在燕軍前露露身手,揚揚“國威”的打算,——也正因為此,他才有了先前主動挑陣、先發殺敵的種種舉動,但是卻誰曾料想到,賽因赤答忽、王保保竟然這般耐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