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77 戰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77 戰起 (3 / 3)

慶千興駐馬城外,看著部隊從前走過。

按照海東軍法,每一個營頭走到他的面前,掌旗官都會把營旗高高舉起,軍官大聲下令行注目禮。注目禮,就是在行軍的過程中,轉頭向主將的方向看,同時把握著槍、戈等武器的手放在胸前。

慶千興在麗卒中的威望很高,除了注目禮之外,經過的營頭裡,時不時還會有呼聲響起。有時喊的是:“將軍大人!”有時喊的是:“戰無不勝!”鄧舍提倡麗卒學說漢話,複雜的對話,大部分尚不會,但類似這樣簡短的句子,卻都早會。皆是用漢話說出的。

氣勢如虹,呼聲震動屋瓦。

一個裨將面現自傲之色,說道:“將軍,看看咱們高麗人的好兒郎!都是久經沙場的勇士。便算是與李和尚、楊萬虎部相比,怕也是半點不差!”

不久前,慶千興與李和尚、楊萬虎相互配合,攻打過兗州。李、楊兩人俱皆海東貴將,手下士卒也都是五衙主力,對麗卒頗有點看不上的意思。慶千興麾下的高麗諸將因此而甚為窩火,但又不敢當面挑戰,無不憋了一肚子氣。這裨將此時話裡的意思,鋒芒分明便是隱指此事。

慶千興瞥了他一眼,說道:“到底是不是比他們強,戰場上打了仗再說!”

“將軍,說起打仗,這一回,咱們或策應、或主攻,先後連下泗水、曲阜、鄒縣、兗州、濟州諸城。自從蒙陰一路而來,勢如破竹!論功勞,或許不如趙左丞,但是比之楊萬虎、李和尚,可不早就遠勝了麼?”

又有一人說道:“可不是麼?和咱們相比,此次濟寧之戰,楊萬虎、李和尚有什麼功勞?軍馬比咱們多,裝備比咱們好,名聲比咱們大,可是拿得出手的戰績,到現在為止,卻也只不過一個攻兗州、一個攻嘉祥,一個強渡山陽湖而已。而且,攻兗州,也還有我軍;攻嘉祥,主力更是胡忠。平時看起來,一個個眼高過頂,……,呸!驕兵悍將罷了。”

“行了,都別說了。主公治軍,向來獎罰嚴明。有功必賞,有過必懲。立下功勞,等著戰後領賞就是。說這些沒用的話,有何用處?”

雖然慶千興也對楊萬虎、李和尚的“眼高過頂”有意見,但是他讀書多,知道降軍受到的待遇從來都是如此。楊萬虎、李和尚的看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鄧舍的看法。只要鄧舍能表現出來公平,不對他們歧視就好。

沉默了片刻,有人轉開話題,說道:“看殿下的軍令,似乎是要與韃子決戰了。令我軍駐紮潭口站,應該是打算要把咱們當預備隊使用。俺聽說,此次來援單州的韃子都是察罕的精銳。‘鐵甲軍’、‘長槍軍’俱在其列。楊萬虎、李和尚號稱敢戰,讓他們先去打個先鋒也好。”

察罕帖木兒在成名之初,有過一個綽號叫“長槍侍郎”。“長槍軍”是他起家的本錢,嫡系中的嫡系,精銳裡的精銳,其中最驍悍者有五千人,編為一個萬戶,號稱“長槍萬戶府”。此次派遣去單州的萬人援軍中,有千人來自此軍。

“鐵甲軍”,則是早年脫脫圍困高郵時,所部百萬大軍裡,有一部喚作鐵甲軍,凡上陣,皆披掛重甲,執使銳器,勇猛善戰。察罕仿效之,也建立了這樣一個編制,穿鐵甲,用長斧,共三千人,也編為了一個萬戶,號“鐵甲萬戶府”。此次來援的援軍中,亦有千人是來自此軍。

這兩個營頭的戰鬥力,猶勝“毛葫蘆軍”。

數千長槍斜往上舉,迎著陽光,隨著鼓聲所向無前,想想這種場面就叫人膽寒;而鐵甲、長斧,在不需要機動的時候,更是大規模野戰的利器,特別是在迎對騎兵的時候,更加能發揮出出色的戰鬥力。前宋時,岳飛、劉錡、韓世忠採用這種戰術,用步卒使用長刀、長斧,都曾經戰勝過金軍的騎兵。岳飛更用此戰術,大敗過金軍的騎兵精銳“鐵塔兵”。

所謂“鐵塔兵”,就是“鐵浮屠”,即重甲騎兵,騎士身披重甲,頭戴“兩重鐵兜鍪”,戰馬也披掛重甲,人在馬上,猶如鐵塔。逢戰,每向前一步,便在後邊設定拒馬,“示不後顧”,使不能後退。衝鋒時,猶如鐵牆。

這樣的騎兵,精銳程度可想而知,號為常勝軍。但是卻也最終慘敗在長刀、長斧的戰術下。固然,能戰勝這等的強敵,首先士卒要有足夠的勇敢,不過裝備的優勢卻也是顯然可見的。尤其,察罕帖木兒的鐵甲軍,和前宋的長刀、大斧軍相較,在鎧甲的厚重程度上猶且勝之。

當這樣一支部隊出現在戰場上,黑壓壓一片,厚重的盔甲,厚重的大斧,推進起來,天地都為之變色,山川都為之顫抖,別的不說,只震懾力就非常的大了。

也是因此,適才說話的高麗偏將把“鐵甲軍”放在了“長槍軍”的前邊。

聽了他暗含幸災樂禍的話,慶千興臉上的表情沒有什麼變化,也不知在想些什麼。過了會兒,他舉頭望了下天空,像是自言自語,喃喃地說道:“都是勁敵,不可小覷啊。這即將來臨的戰事,也許會極其的慘烈呢。”

下午的陽光炙熱,曬得鎧甲發燙,映照在如林的槍、戈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一陣熱風吹來,捲動了他身後的大旗,啪啪作響。

高麗軍出城的已有一半,出了城的,順著城外道路,列出一兩裡的長長隊伍,唱起嘹亮的軍歌,繼續向前走。沒有出城的,順著城內的街道,也列成了蜿蜒的長隊,有條不紊地繼續出,慶千興看著他們,一個個朝氣蓬勃,一個個昂首挺胸,忽然想道:“兩千個士卒,每一個出城的時候,俺都看到了。雖然是預備隊,但等到戰事結束,能有命回來的,又會有幾個?”

他不動聲色地朝東北方看了一眼,遠隔千里、萬里,瀚海的對岸,是他們的故鄉;轉目又朝南邊看了一眼,百十里外,是他們的戰場。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