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76 擇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76 擇將 (2 / 3)

羅貫中這個人,為何投奔張士誠?就是因為他“有志圖王”。

能寫出一部像《三國演義》這樣包羅政治、軍事、天文、地理等等豐富內容的人,就算只是紙上談兵,也絕非等閒之輩。

之所以他在張士誠的幕府中不受重用,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別看他說起軍事侃侃而談,其實他的性格比較內向,“與人寡合”,不太會交際的;毛遂還需要自薦,更何況他?不會交際,別人又不像鄧舍早就聽他的名字“如雷貫耳”,顯然便難以出頭。另一方面,張士誠也不如鄧舍有識人之明,羅貫中評價士誠,為什麼說他“偽厚”?看起來很厚道,禮賢下士,實則全是表面功夫。得張士誠重用的,多是他的親舊。

種種原因之下,他在松江實在鬱郁不得志。

“先生所言,正與我的看法相同。不過,先生所舉可能會導致我軍戰敗的第二條:察罕放棄河南。以我之見,的確存在這種可能。但是,在開戰之初卻不太可能。為什麼呢?因為汴梁。汴梁的意義非同尋常。打仗,有時候爭得不只是勝負。哪怕知道必敗,該爭的地方卻也還是不能輕言放棄。”

汴梁,是前宋舊都;安豐朝廷也曾以汴梁為都,不但有戰略地位,更有政治意義。若是察罕輕易就將之放棄,一來,對不起他之前的苦戰奪城;二來,也會給天下人一個訊號:北方的紅巾軍重又勢大了。

故此,鄧舍判斷,在開戰之初,察罕是絕對不會輕言放棄河南的。不放棄河南,那他就得在河南佈置部隊,朱元璋的牽制作用就能發揮出來。

羅貫中低頭想了一想,對此表示贊同,說道:“殿下高見,在下佩服。”

“話說回來,你說的第一種戰敗可能倒是比較要緊,為當下之重。那麼,請問先生,該怎麼樣才能速戰速決?”

羅貫中的回答出乎了鄧舍的意料。

他說道:“臨機決戰,是前線主將的事情。在下沒有去濟寧看過,對殿下的軍隊也不瞭解。如何才能速勝,非可知也。”回答得很老實。

鄧舍莞爾,笑道:“對了,先生初來乍到,對前線並不瞭解。是我失言。”頓了一頓,正要接著往下說,堂外侍衛來報:“洪大人求見。”

“有請。”

不多時,洪繼勳來入堂上。

“洪先生,快快過來,我給你介紹一位三晉英才。”

“見過主公。”

“這一位,羅本羅貫中,太原人,才從松江而來。先生來前,我剛聽了他的平濟寧之策,可謂金玉良言。……,羅先生,這一位洪繼勳,雙城人,想必你應該早已聞名了吧?遼東錦繡山川三千里,我常常說,靈氣全都鍾在了他一個人的身上。智謀無雙,是我之子房。”

羅貫中對洪繼勳的大名,確實早有聞聽,曉得他是海東智囊。此時相見,拿眼觀瞧,心中暗贊:“好一個玉樹臨風!”兩人見禮。

“久仰先生大名,海東棟樑。今得一見,三生有幸。”

“好說,羅君請起。”

見禮畢,分別落座。鄧舍令隨從上茶,問道:“先生來,可是前線有事?”

自濟寧開戰起,洪繼勳雖然不是樞密院的官兒,但卻會時常前去視事,若有軍報,往往便會親自送來燕王府中。

洪繼勳卻不就說,看了羅貫中、方從哲一眼。

鄧舍微微一笑,說道:“羅先生雖然遠來,我並不視他為客。中涵曾經出使金陵,對吳軍的虛實多有了解。前線有何軍報?先生請只管講來。”

輕巧巧的一句話,引來了邊兒上兩個人的感動。

羅貫中想道:“聽人說,燕王推赤心入人腹中,果然如此!”

方從哲想道:“得主公如此重視,敢不發奮!”

洪繼勳說道:“是。泰安傳來軍報,傅友德成功夜斫成武元營,斬殺百餘;楊萬虎亦已入駐金鄉,退元軍精銳數千。此外,李和尚部奉令,也已開拔,軍報發日開始往蒲水方向進發。料來,現在應該已到河邊。”

“傅友德夜斫韃子營,可有傷亡?”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