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54 參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54 參戰 (3 / 3)

說話之人是李惟馨。

察罕帖木兒蹙眉,手執燭臺,立在地圖前,藉助燭光,細細觀看,問道:“還有別的古怪麼?金陵紅賊各部的調防有無變化?”

“基本上沒有變化。只有兩處。”

“哪兩處?”

“一處是在建德,朱元璋才下軍令,命朱文忠築城守備。一處是在浙東,胡大海提重兵進駐靈溪。”

“建德?靈溪?”

沿著地圖輕劃,察罕帖木兒分別找到了這兩個地方。建德在杭州附近,距離不遠。杭州現在張士誠手中。靈溪地處交通要道,可東、可西,向西呼應嚴州,向東遙控信州。信州,鄰近陳友諒的地盤。

——,建德也就是嚴州。本名建德,被朱元璋打下後,改名嚴州府。但嚴州算是“偽名”,故此察罕帖木兒和李惟馨仍舊以“建德”稱之。

察罕揣摩良久,沉吟不語。

朱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姊子也”,原為李姓,被朱元璋收為假子,改名“朱文忠”,年十九,便以舍人將親軍,先是“從戰”,繼而獨當一面。在從軍的當年,就因戰功被授為“帳前左副都指揮兼領元帥府事”。

“帳前”云云,即為“帳前親軍都指揮司”,乃是朱元璋的心腹精銳,與海東五衙的性質類似。“左副都指揮”,就是“左副都指揮使”,較之“都指揮使”低了半級,等同副萬戶,但事實上要比副萬戶的地位高。

安豐的宋政權儘管打的是前宋之旗號,但在軍制上,從朝廷到地方都還是受到了蒙元的不小影響。類似“帳前親軍都指揮使司”、“海東五衙”等等的這些名目,都可以從蒙元的編制中找到源頭。

——,並且還包括海東的“質子軍”,以及金陵的“君子”、“舍人”二衛,其實也就和蒙元的“怯薛”沒有多大的不同,都是選用的文、武官子侄充任,晝則侍從,夜則直宿,更番不違。區別只是在分的細緻與否。比如金陵的二衛,“君子衛”皆為文官子侄,“舍人衛”則皆為武官子侄,這就是分的比較細;而海東卻是不管文、武,子侄一概充入“質子軍”。

雖說到今年為止,朱文忠也不過才二十一二歲,但是久經征戰,已經是出了名的有勇有謀,“器量沉宏,人莫測其際”,“驍勇冠諸將”、“臨陣踔厲風發,遇大敵益壯”,兼且治軍嚴明,嘗下令擅入民居者死,一個士卒借了百姓的釜,就因此被砍頭。可以說,在朱元璋的軍中,面對濟濟諸將,無論是治軍、抑或是戰功,他都絕對可以排得入前五位。

胡大海,也是金陵名將之一。

他與朱文忠有不同之處,朱文忠征戰之餘,頗好學問,曾經師事金華名儒範祖幹、胡瀚,通曉經義,也能作詩,而且寫的詩“雄駿可觀”。

胡大海不然,炸油條的小商販出身,大字不識一個,不過雖然目不識丁,偏能折節下士,“所至皆訪求豪雋”,劉基、宋濂等“四先生”就是他推薦給朱元璋的。並且治軍也非常嚴明。他常常說這樣一句話:“吾武人,不知書,惟知三事而已:不殺人,不掠婦女,不焚燬廬舍。”“以是軍行遠近爭附”,戰無不勝,可謂朱元璋的得力臂助。

最重要的一點,他和朱文忠一樣,對朱元璋忠心耿耿。

朱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又是義子,自不必多說。

胡大海雖一不是朱元璋的老鄉,二也不是最早追隨朱元璋的那批人之一,但從一個事中,就可以看出他對朱元璋的忠誠程度。

他有兩個兒子,朱元璋在克婺州後,因為缺糧而禁止釀酒,但他其中的一個兒子卻“首犯之”,朱元璋大怒,欲行法。當時胡大海征戰在外,都事王愷“請勿誅”,以防胡大海叛變。朱元璋說:“寧可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我法不行。”竟手刃之,親手殺了。胡大海知道後,一點兒沒反應,戰罷歸來,依舊恭謹如前。

“朱文忠、胡大海,皆朱元璋的心腹要將。朱元璋將之一個放在建德,增築城牆;一個放在浙東,監視偽漢。分明是在佈置後路,提防張士誠與陳友諒。同時,在見過方從哲後,又接連調將。先生,……,朱元璋之意?”

“莫非是在河南!”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