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住虎皮做大旗”,不止鄧舍想到了,朱元璋也想到了。
鞠勝手搭涼棚,瞧得片刻,哼了一聲,也沒回答劉十九,只說道:“且入城去。”
諸人催馬急行,趕在金陵使者的前邊,先入了城池。在城門處,出示了符節,自有人引領他們先去賓館安歇,一邊層層通報,告之了劉福通。
安豐不是大城。佔地不廣,城中的住宅建築也很粗陋,街道崎嶇不平。排水系統也不好,下場雨,到處都是積水,泥濘不堪。別說與汴梁相比,連益都都遠遠不如。實在沒有“帝都”的氣象,如果有客從大都、金陵、松江此類名城來了,沒準兒還會以為這是個小縣城呢。如果非要找出一個它與別地不同之處,也許就只有一條:滿大街都是頭裹紅巾之人。
正因為城小,所以劉福通的府邸離迎賓館不遠。
就在鞠勝、劉十九與金陵使者前後來到不久,訊息已傳入了劉福通耳中。他年有四旬,按說正在身強力壯、年富力強之時,鬢角卻已有了白髮,剛散朝回來,坐在交椅裡,正在閉目養神,聞訊後,半天沒反應。
來報信的人跪在堂上,伏著頭也不敢動,偷眼觀瞧,見他好像睡著了似的,大起膽子,又稟告一遍,道:“老爺,益都和金陵都忽有使者來了。”
似乎過了很久,又似乎只過了片刻,一個沙啞的嗓音響起:“俺聽見了。”
“敢問老爺,見他們不見?”
“金陵來的是誰?”
“汪河。”
“益都呢?”
“劉十九與鞠勝。”
“鞠勝?”劉福通微微睜了一下眼,旋即重又閉上,說道,“十九回來了?”
“是。”
堂上再度陷入安靜。
“老爺,見是不見?”
“……,派人,去請羅文素、王顯忠、劉六、丁國珍來。”
當年隨韓山童起義的,有劉福通、杜遵道、羅文素、盛文鬱、王顯忠、韓咬兒等人。連年的征戰與爭權奪利,先是韓山童陣亡;接著韓咬兒被擒,送到大都後,被斬;又隨後,杜遵道為劉福通所殺;盛文鬱失勢,外放曹州,後來病故。這些元勳舊臣裡,現而今還有些權勢的,劉福通之外,也就剩下了羅文素、王顯忠。
劉六,劉福通的弟弟,現為安豐朝廷的知樞密院事。丁國珍,河中人,現為安豐朝廷的監察御史,有文武才,素得劉福通訊用,堪稱心腹。
不多時,四人來到。
——確實沒用多長時間,城小,府邸都挨著呢,出了這個府門,走不了幾步路,就到了那個府門。
劉福通起身相迎,分賓主落座。
劉六問道:“不知哥哥相召,是為何事?”
“十九回來了。”
“老十九?”
“和他一起來的,還有益都使臣、金陵使者。”
羅文素、王顯忠、劉六、丁國珍面面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