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37 齊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37 齊頭 (3 / 3)

“大人自謙過甚。年輕人有衝勁、有幹勁,這些都是好的。但畢竟他們經驗不足,此番守棣州,掌舵的、把握大局方向的,還是非得大人不可。”

羅國器從軍有幾個轉變。先是被迫“從賊”,從一個文弱書生轉職做了帶兵的千戶;然後依附鄧舍、成就高位。到底他本是儒家子,乃一門心思想要再轉回文職。代表海東出使了兩次,也做了幾件治民、理政的事兒,但轉回頭來,現如今在棣州,卻依然還是未能脫去率軍征戰的宿命。

這或許也是在亂世之中,儒生、文士的一個無奈。只不過,羅國器這次的領軍又和以前不同了。若說他以前是被逼無奈,不得不和一群粗魯的漢子為伍、廝殺疆場;那麼此一番他便就頗如“儒將”之流,指揮倜儻。

大凡自古,若是領軍的將軍目不識丁、不讀詩文,即便再驍勇善戰最終也至多得到一個“勇夫”的稱號,了不起說聲“勇冠三軍”。但如是文人領軍,加個“儒”字就不一樣了。正如姬宗周的稱讚,說出去這叫做“文武兼備”。便如三國周郎,“曲有誤、周郎顧”。檔次便截然不同了。

也所以,儘管面臨強敵壓境的危險,聽了姬宗周這幾句正搔到癢處的奉承,一心想要做文臣以不愧對家門的羅國器也還是不免歡笑幾聲。

天空上大雁飛過,高地中軍旗飄飄。

一行數人立在平原,從高空望下去,他們是如此的渺小。只聞笑聲被風吹散,遠遠地傳播在翠綠的原野上。

……

金陵城,吳國公府,側室內。

笑聲不絕。

但相比起初的時候,這笑宣告顯地有點中氣不足。

發笑之人已經大笑了足有小半刻鐘,卻因為一直沒有人給他捧哏,無法停下,不免後繼無力。他暗中叫苦,原本睥睨方從哲的眼神,漸漸變成了懇求,連連眨眼,似乎在說:“老兄,你總是開個口,給個話兒。”

方從哲微笑不變,卻只是負手而立,看著他,仍舊不肯說話。

邊兒上諸人終於有個忍耐不住,咳嗽了聲,說道:“楊大人,你為何發笑?”

發笑之人好似撈著了個救命的稻草,急忙停下笑聲,給幫他解圍的那人送過去了一個感激的眼神,如釋重負,忙不迭介面說道:“本官發笑,不為別事,卻正是因為這位方使而笑。”

按照常理,方從哲這個時候應該問一句:“我有何可笑之處?”可方從哲還是不問,依然只是看著他,微微地笑。先前幫發笑之人解圍的那人沒辦法,只好跟著問道:“請問楊大人,不知這為方使有何可笑之處?”

這就算進入正題了。發笑之人昂起首、挺起胸,收縮丹田、把中氣聚足,正欲待開口,方從哲突然問道:“請問先生姓名?”

“我,……。俺!”那人措不及防。方從哲有問,而且問的很合理,問他姓名。兩個人對話,總得知道對方是誰。他不能不理,無奈之下,只得把話頭嚥下,呼了口氣,回答方從哲,說道:“在下太原楊憲。”

“嘗聞太原有兩楊,伯兄長才,仲弟清名。原來閣下便是楊希武。”

楊憲,字希武;他有個弟弟名叫楊希聖。兄弟二人皆有才名,現在都在朱元璋手下任事。特別是楊憲,通經史、有才辯,裁決公務明敏,才幹非常,深得朱元璋重用。只是他這個人性格刻削,專務搏擊,為人沒什麼器量,而且熱衷權勢。更重要的,他如今任職還在金陵的檢校所中,且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首領官。所以,他在金陵沒多少人緣,大部分的官員都或者是鄙薄其為人而不屑與他交往,又或者是因其職位很忌憚他。

也是因此,適才他大笑了半天,竟然遲遲沒人肯替他解圍。

金陵“檢校所”,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與海東通政司相仿,是特務機構。只不過,海東通政司主要針對外部,而金陵檢校所重點針對內部。本名“拱衛司”,是朱元璋早就設立的,專職監視、偵查、鎮壓官吏的不法行為。這其實也就是後來明王朝錦衣衛的前身,任職其中的官員都是朱元璋的親信文武,被稱為“檢校”,包括“風聞之事”,也可“奏聞”。

楊憲既任職其間,他的性格又很刻削,不得人緣當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聽方從哲把場面話說過,楊憲重整旗鼓,再聚中氣,二度仰頭又是一陣大笑。這回他學聰明瞭,笑了沒兩聲,也不指望再等人詢問,便就收聲,面色一正,說道:“方使,……。”長篇大論剛開了個頭,方從哲似忽然想起了什麼,突然再又插口,說道:“先生昆仲的大名,從哲如雷貫耳。今日能得見先生,實在三生有幸。卻有一問,想請問先生。”

楊憲漲得滿臉通紅,硬生生把話頭再度壓下,睜著雙眼,直勾勾盯住方從哲,看他樣子,好似恨不得一口將之吞下。這不怪他,快出到嘴邊的話兩次都被人壓下,確實不太好受,換了誰都會難免發怒。

可是方從哲才說了金陵群臣不知禮,如果不回答他,不是更加的落其口實麼?因此方從哲有問,金陵必須有回答。楊憲強自忍住怒氣,一揮衣袖,硬幫幫地說道:“方使有何問題?請說吧。本官洗耳恭聽。”

方從哲若無其事,遊走視線,觀望席中,很感興趣似的問道:“不知先生的弟弟,希聖先生可也在此麼?”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