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11 陝西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11 陝西 (2 / 2)

那時,察罕奉命,還在守禦陝州。陝西的蒙元諸將也向來是久聞察罕威名,卻是因此擔憂,如果請了察罕入關,會不會受到察罕的排擠,陝西的地盤會不會被察罕奪走。“嫉客兵軋己,論久不決。”王思誠卻倒是一心為察罕出力,說道:“吾兵弱,旦夕失守,咎將安歸!”乃移書送去給察罕,請他入關。察罕得書大喜。入陝西,誰不想?當即迴文:“先生真有為國為民之心,吾寧負越境擅發之罪。”遂提輕兵五千,倍道來援。

李察罕果然名不虛傳,五千人馬到,破李武、崔德,救了西安。

不過,因為他之入陝,卻不是奉旨行事,答失八都魯聞訊,果然遣人來問,問李察罕擅調之罪。王思誠鞍前馬後,為察罕賣命不遺餘力,“亟請於朝”。言稱“宜命察罕帖木兒專守關陝,仍令便宜從事。詔從之。”

自此,李察罕的勢力從河南、山西擴充套件入了陝西。

因為戰功,更又在不久後,他得授陝西行省左丞。同他先後入關的李思齊,也因為戰功顯赫,得授四川行省左丞。李思齊本就是與李察罕一同起兵的,他兩人算是一黨。至此,二李在關中一帶站穩了腳跟。

當年六月,劉福通又遣出了一支援軍,由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率領,由漢江谷地攻入陝南,會合了撤出關中的李武、崔德。

十月,入關的紅巾軍合兵一處,聲勢復振,陷興元、圍攻鳳翔。圍城的營壘“厚凡數十重”。但是卻因中了李察罕之計,被李察罕、李思齊擊敗,陣亡數萬,伏屍百餘里。突圍出來後,一部紅巾第三次進攻關中,另一部則在李喜喜帶領下繼續西進,深入寧夏地,攻佔了鞏昌。

李喜喜,稱得上是皇宋政權的一員驍將,那會兒,傅友德就在他的麾下。在寧夏地方,李喜喜待了多半年。

到了後來,至正十八年四月,在消滅了進攻關中的那一部紅巾之後,李察罕、李思齊會同宣慰使張良弼、郎中郭擇善、宣慰同知拜帖木兒、平章政事定住、總帥汪長生奴等等一干陝西的蒙元諸將,“各以所部兵討李喜喜於鞏昌”。李喜喜不敵眾,無奈之下,只好退至陝南。

元軍追擊不止,紅巾軍又不得不放棄陝南。

紅巾軍入陝西的部隊,本來是先有李武、崔德,後有李喜喜、白不信,在攻鳳翔時他們合軍在了一處。鳳翔兵敗,分出一路第三次進攻關中。除此之外,主力還是較為集中的。但如今接連兵敗之下,在放棄陝南後,便重又分成了李武、崔德部與李喜喜、白不信部兩支軍隊,分別退入蜀。

陝西的亂戰打到這一年,以紅巾失利、敗退入蜀為結果而落下了帷幕。但是,紅巾軍雖然失利,卻不代表陝西就從此沒了兵火。李察罕、李思齊入陝西日久,根基漸固。便在他們合圍鞏昌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

李思齊、張良弼合力襲殺了宣慰同知拜帖木兒,明火執仗的一場內訌,兩人分掉了拜帖木兒所率之軍。一個月後,李思齊又殺同僉樞密院事郭擇善,奪其軍,——郭擇善本為郎中,因有功剛剛被升為同僉樞密院事。

不到兩個月,兩次火拼。李思齊成了最大的得利者。

正所謂:“外敵才去,內鬥便生。”陝西有著得天獨厚的地利環境,誰不想佔據之?因為紅巾軍,因為李武、崔德、李喜喜、白不信等,現如今陝西的元軍可謂凋零一空,握有實權的全是地方武裝,形同割據,且一個個野心勃勃,而大都的朝廷又無力能制,試問,怎能夠會不產生內亂?

當然了,李察罕、李思齊、張良弼等地方割據勢力雖強,大都的蒙元朝廷卻也不是吃乾飯的。蒙元朝廷畢竟有名分大義在手,雖然說沒甚麼實力,但透過任官拜將卻也是足可以施展制衡的手段。

其實,蒙元朝廷的這個手段早在李察罕、李思齊入陝西不久之後就開始施行了。明知李察罕、李思齊是為一黨,卻在任李察罕為陝西行省左丞的同時,任李思齊為四川行省左丞。如此一來,李察罕、李思齊單就在官職上來說,就成一黨變成了分庭抗禮。

繼而,便在至正十八年,在李察罕、李思齊、張良弼等大敗李喜喜前後,又傳下詔書,命李思齊屯鳳翔,詔李察罕屯陝西。這就等同預設了鳳翔是李思齊的地盤。換而言之,把李思齊軍從李察罕麾下分化了出去。

不過,雖然蒙元朝廷施出了種種分化的手段,李察罕到底威震北方,李思齊對他還是比較服氣的,且深知和則兩利,分則兩敗的道理,所以兩人在大面上,仍舊還是很為團結的。

在與張良弼合力襲殺了拜帖木兒後,兩李聯手,又與張良弼常有摩擦。不必說,李思齊打的主意肯定是與襲殺拜帖木兒一樣,打算將張良弼部也給吞併了。但是,張良弼是塊硬骨頭,從他敢和李思齊聯手殺掉拜帖木兒就可以看得出來,此人亦為一個心狠手辣之輩。故此,兩李多次與張良弼相爭,雖穩穩佔據了上風,卻始終沒能把他徹底吞併。

不過,在長時間的內訌與火拼之過程中,陝西的割據勢力也漸漸隨之減少。小規模的割據或者被消滅吞併、抑或者紛紛投靠強者。

發展至今,整個是陝西大體上來說是三分天下。

李察罕是一部,李思齊是一部,張良弼是一部。李思齊佔據鳳翔。鳳翔比鄰四川,他的勢力影響也能遠播至蜀中。

而張良弼的勢力範圍,現今則在藍田、西安一帶。名義上,張良弼受察罕的節制。但是,他與李察罕、李思齊爭鬥多年,並不甘心受李察罕的控制,私下裡,又和陝西平章政事定住相為連結,聽丞相貼裡貼木兒的調遣,在鹿臺安有營壘。李察罕對此甚為不滿,“聞而銜之”。便在前些日子,大約因為定住和貼裡貼木兒的薦舉,張良弼更又被蒙元朝廷授給了陝西行省參知政事的官職,較之李察罕的陝西左丞,僅僅只略低一等。

而孛羅帖木兒,便是在這樣的一個形勢下,遣派精銳秘密入了陝西。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