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宣使四出。而同一時間,黃河對岸的高唐州,也是有數騎快馬夤夜而出。
高,大也;唐,防也。高唐亦為“大防”的意思。高唐建城,歷史悠久。為齊名都。早在春秋時期,就有高唐邑。西漢設為縣。漢末有個叫華歆的,曾官至曹魏相國,就是高唐人。入蒙元以來,改縣為州,設高唐州。
高唐州離聊城不遠。這一帶雖然地平土沃,沒有大川名山之阻,但卻是轉輸之必所經,常為南北孔道。且西連相魏,居天下之胸腹;北走德景,當畿輔之咽喉。戰略地位也是較為重要的。“大防”二字,當之無愧。
早先,毛貴、田豐戰山東,高唐州為田豐所得。年前,察罕下益都,順便將田豐擊潰,把高唐州又給搶了過去。在此屯駐有重兵,與濟南相呼應。鄧舍聲東擊西,攻取濟南;高唐州促不及備,未及能援。
駐紮在高唐州的元軍守將嚴奉先、韓札兒在接到了濟南陷落的軍報之後,一方面,由韓札兒親自引兵東進,率五千精卒,至黃河岸邊,蒐集船隻、日夜籌劃渡河,以圖將功贖罪;另一方面,則由嚴奉先坐鎮高唐,秣馬厲兵,既為韓札兒的後援,又同時接連遣派了好幾股的信使,星夜兼程地趕去晉冀,以將濟南失陷的訊息報知給察罕。
那出城的幾騎,便是嚴奉先派去給察罕報訊的最新一路使者。
使者們所騎的全是西域駿馬,體力足、速度快。一人三馬,加鞭飛奔。馬蹄奔騰,踏破了早春的月色,聲音在沉靜的夜中傳出甚遠。雖然已經是二月底,深夜的天氣還是有些冷的,信使們的臉都被迎面撲來的疾風吹得又紅又幹,手腳冰涼,撥出的呵氣還沒成形,即便被風吹散。快到天亮,他們已經出了高唐州的境內,進入了順德路。胯下的坐騎直冒汗水。顧不上讓駿馬得到充足的休息,他們只是稍微放緩了速度,便在馬上,接著冷水,草草地吃了些許乾糧,然後,紛紛換馬,繼續加鞭疾馳。
經順德路,一路向西,入晉寧路。沿途經過數條大河,翻過幾座重山。迎來日出,又送走日落。經過一座座的城鎮,又穿過一片片的曠野。幾乎是馬不停蹄。只有在路過屯留的時候,因為隨行所帶的坐騎都實在有些支撐不住,他們才在當地的驛站稍微停歇,換了一次馬。隨後,就便一直都沒有再休息過,橫渡沁水,繞過烏嶺,數日之後,到達了臨汾。
臨汾,是晉寧路的路治所在。因為軍事上的一些原因,察罕現下便就在這裡。
臨汾位處山西汾河下游,古稱平陽,又稱晉州。其地東連長治,西略黃河,南通汴洛,北阻太原,有巍巍太嶽、呂梁作起天然之城,滾滾汾、澮為其天然之淵,自古以來就是襟帶河、汾,翼蔽關洛的軍事要地。
自從察罕攻佔了汴梁、佔有河南大部之後,臨汾在晉冀的地位更是直線之上,從臨汾往北去,就是大同;從臨汾往南下,便是汴洛;由臨汾向西西,就是關內;而再從臨汾向東去,幾百裡外就是山東。
可以說,臨汾就等同察罕軍的心腹重地了。察罕下了很大的功夫經營此地,鎮戍者,皆為精卒。且重修過城牆,加高、加寬,打造得鐵桶也似。
高唐州的信使到時,剛過夜半,他們在城下亮出令牌,出示了嚴奉先親筆所寫的路引、軍文。因有前幾股信使的來報,輪值守城的將校也已知道了濟南陷落,當下不敢怠慢,忙放下了吊籃,將他們拉入城內。
入得城內,自有專人引帶,先送去城中府衙。
一層層報上去,不多時,有一個大官人模樣的人從外進來,打量了一眼,問道:“誰是高唐州信使?”府衙中值夜班的人不少,見此人入來,都是慌忙拜倒,跪下一片。幾個信使站起身來,回答說道:“小人等即是。”
那人年歲不大,二十出頭,劍眉星目,十分英悍,又問道:“誰是主事?”
信使中有一人出來,道:“小人乃嚴參政軍中百戶,是此次送信的主事。”
“隨俺來。大帥要見你。”這人說了,便就轉身,大踏步往外走去。那百戶疾步跟上。
出的府衙,街上火把通明。那百戶這才發現,不知何時,外頭竟來了有百十騎兵。看其打扮,都是老卒,應該是察罕府中的侍衛。站在馬側,立在夜中,一個個身形筆直,面無表情。人數雖多,卻沒一人亂動亂說話,就連他們的坐騎,也都是一動不動。俱皆鴉雀無聲。人、馬皆穿黑盔甲,一手高打火把。打眼一掃,黑壓壓一片。殺伐之氣,撲面而來。
見兩人出來,侍衛們也不說話,齊刷刷轉目去看。被他們眼光一掃,饒是那百戶久經沙場,也不由渾身汗毛倒豎,只覺一股冰冷,直浸入肺腑。他心中有數,想道:“久聞大帥府中,有兩支親兵。一支尋常侍衛;另一支卻全都是由家鄉子弟組成,盡皆百戰悍卒。人數雖少,不及千人,但是卻號稱‘三晉冠軍營’,又喚作‘黑人馬’。料來這些人便必是了。”
偷眼去看那年輕大官人,心中納罕,想道:“‘黑人馬’乃是為大帥親信中的親信、精銳裡的精銳,這一位大官人年歲甚輕,卻竟能勞動這支人馬隨從,也不知是為何人?”猛地想起一人,暗中道,“定是此人了!”
想到此處,那百戶越發恭謹。
年輕大官人很利索,也不用侍衛幫忙,翻身上馬,轉過頭,看了一眼諸人,淡淡地說道:“走罷,回府去。”
一聲令下,百十人動作整齊,只一花眼,就都上了坐騎。二三十騎提前開道,二三十人退後壓陣,又有兩側,分別各有一二十騎扈衛。百數十騎,前呼後擁,潑剌剌放馬行奔,如一陣疾風,風馳電掣間,已來到了察罕在臨汾的府邸。雖已夜深,察罕的府邸依然燈火輝煌。
府門外,進門的地方,兩邊擺了長長的椅子,分別各坐有數十條的壯漢。這些壯漢,遠處看去,都是虎背熊腰;近處一看,卻可以發現,他們幾乎人人都帶有傷殘。不是少了隻眼睛,就是斷了隻手臂。其中最嚴重的一個,面目全非,手殘臂斷。這要放在外邊去,生活怕都難已自理。
但是這些人坐在那裡,卻都沒有半點傷殘的消沉,相反,卻竟皆毫不自輕,都是一副大咧咧、意氣風發,十分驕傲的模樣。
那百戶見他們的穿戴,皆是下人裝扮,心中想道:“此必為大帥府上的僕役。早就聽說,大帥府中的下人們,十有五六都是從軍中來的。凡有卓越戰功的傷殘士卒,若願意,都可以來大帥府中。軍中私下裡認為這是‘榮養’。他們這些人,幾乎人人帶傷,肯定便就是‘榮養’之卒了。”
這些大漢瞧見了一眾騎兵過來,卻也不去盤問,紛紛起身,開啟府門。
有四五個帶頭模樣的,讓過前頭騎兵過去,隔著幾行人,笑與那年輕大官人說道:“哥兒回來了。”嗓門很大,聲音很高。那年輕人對這些下人倒不肯冷臉,展開笑容,答了聲是,問道:“大帥還在書房麼?”
那幾個答道:“剛又派了小四出來,問哥兒回來了沒呢。”年輕人點點頭,不再多說,催馬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