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63 築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63 築防 (2 / 4)

“其四,只說棣州內部的情況,現在卻也正是為我軍攻取的最佳良機。臣有一計,可保不須傷我海東一兵一卒,更不用勞我海東半粒糧食,只要三千軍馬一到,便定能兵不血刃,輕輕鬆鬆地收取棣州城池。”

鄧舍略微猜到,笑問道:“先生運籌帷幄,敢問是何計策?”

“棣州助我取濟南的諸將校,現在不是還在我益都城中麼?經過這些日的接觸,主公想必對他們也都有所瞭解。趙左丞、佟生養諸將,日日都有宴請他們,對他們,想必也更是熟悉。不妨從中選出二三人,許以官職,暗中將之說動,使其歸我海東。隨後,在主公給棣州下令旨之前,便就放了他們回去。並與之提前約好,待我軍到城下,他們就在內響應。

“裡應外合之下,棣州即便固若金湯,卻也必成為主公的囊中之物。”

洪繼勳的四條,先說內部,再說外部。講過形勢,接著說名義。末了,連取城之計都已經籌劃得當。鄧舍不由大笑,說道:“先生真運籌帷幄!”

“則主公之意?”

“便按先生此策。”

洪繼勳說他自覺與鄧舍“君臣相得”。他和鄧舍還真是“君臣相得”。鄧舍才說了應對察罕贖人的計策,他跟著便又提出智取棣州的謀劃。兩者好似風牛馬不相及,但是卻有個共同點:皆不講仁厚。唯利為先。話說回來,這卻也是不足為怪。自古逐鹿天下的人們,誰又不是如此呢?如果真的在戰爭中,講究仁信,那才是拘泥不化。宋襄公自稱仁義之師,不半渡而擊,非要等到敵人的軍馬過了河,才肯開戰。徒然落千古笑柄。

堂外日升,風吹入內。

已入三月,天氣漸暖。和風拂面,既暖又燻。一夜沒睡,受這暖風一吹,鄧舍不覺睏意上來,打了個哈欠。

洪繼勳說道:“主公又是一夜沒睡?”鄧舍說道:“才得濟南,軍務甚多。先生你看,……。”指了指案几上的文牘軍報,笑道,“堆積如山也。”洪繼勳道:“雖然軍務繁忙,主公一身系海東安危,卻也是要謹慎身體。”

“我觀看通政司的線報。嘗見從金陵來的線報中,曾有提及吳國公勤政條,說他常常三更未睡,五更已起。日以為常事,不覺疲憊。從晉冀來的線報中,也曾有提及察罕,說他也是經常熬夜,往往夜至四、五更,還見他府中有將、校熙攘出入。我海東較之金陵,不及其富;我海東較之晉冀,不及其強。既然已不如人,先生你說,我又怎能不以勤補拙呢?”

洪繼勳自責,說道:“只恨臣才力有限,不能多為主公分憂。”

正說話間,堂外侍衛來報,說道:“稟告殿下,關家娘子、李家娘子到了。現已入府中,剛至後院。”

卻是鄧舍大婚不久,沒隔幾天,就又正式納了顏淑容、續阿水、觀音婢為嬪。也許是因為越娃,那天他見越娃,聽越娃說起來身世,不禁想起了李閨秀。又或許是因為李寶口,那天他見李寶口,便是個小一號的李阿關。又因見後院諸女多已來到益都,索性就便又傳令,把李閨秀和李阿關也給接來了。也算藉此,更向海東上下以及益都地方明示,縱然察罕再來犯,他也會堅決不退,固守不走。

聽了侍衛奏報,鄧舍頷首,表示知道,說道:“便請王妃給她們安置住處。”此為小事一件,他也沒放在心上。待侍衛領命出去,他見天色不早,與洪繼勳說道:“取棣州之事,我會交代給阿過,命他全權去辦。先生,時辰不早了,劉十九也該已經起來。他那邊,就請先生去一趟吧。”

去說給劉十九,高郵已失,朱元璋已撤軍,海東一個巴掌拍不響,估計是難以南下了。洪繼勳應諾,起身告退。

鄧舍親送至堂門,看他遠去,轉回堂上,坐入胡床,從案几上揀出一份條陳,開啟來,上邊抬頭一行字:“議取棣州事。”

底下寫道:“前數日,主公召棣州諸將入益都,以臣之見,應是為分化棣州計。臣竊以為,棣州者,乃我益都西北之重鎮,關係全省之安危。與其分化,權握他人之手;何如徑取田豐,守禦我自斷之?……。”

云云。其下所分甚細,內裡言語與洪繼勳適才所講的大略相似。只有一點稍有不同。洪繼勳提出的取棣州之計,是用棣州諸將在內呼應。而這個條陳裡提出的取棣州之計,前半截與洪繼勳是一樣的,也是先策反幾個棣州將領,後半截卻是截然不同。條陳中提出來:在策反棣州將領成功後,指使他們內亂,斬田豐,隨後再向益都投降。又或者,在其內亂起後,益都以“協助平亂”為名,即遣精卒星夜馳援,藉機取下棣州。

底下署名:“微臣潘賢二再拜。”潘賢二現在濟南。這封條陳,是他透過前線的信使,昨夜才剛剛送來的。

“這潘賢二,人才難得。”

鄧舍沉吟片刻,把潘賢二的計策與洪繼勳的計策兩相比較,最終還是選擇了洪繼勳的計謀。潘賢二的計策,用棣州內亂,然後使得益都坐享其成。看起來,誘惑很大,要比洪繼勳的計策好一點。但是,誘惑越大,風險越大。若是內亂不成,被田豐迅速平定,空自打草驚蛇。再取棣州就不容易了。而且,他所出計謀中的次一個選擇,待亂起,益都去平亂,就也等同把策反的棣州諸將給出賣了,似乎也是不太合適。太過只求利。

如果現下外無強敵,也許用潘賢二之計不錯。縱內亂不成,棣州也必衰敗。但是如今外有強敵,大戰或許在即,卻是不能冒這個風險。還是用洪繼勳的計策,較為穩當。鄧舍熟思良久,做出甄別,定用洪繼勳之計。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