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王龍鳳七年,蒙元至正二十一年,春二月,二十三日。也即辛丑年,辛卯月,乙巳日,以星象推算,正是該到吉神值日之時,諸事皆宜,不避兇忌。是為“黃道吉日”。宜:嫁娶,訂盟,納采,動土,徙遷。
鄧舍的大婚之日,便定在了此日。
依照禮節,諸般該提前走到的程式,早在此日之前便都已經走過了。這禮節,是蒙元根據朱熹《家禮》中有關婚禮的內容而制定的。再往遠說,這朱熹的《家禮》,其實所依照的還是自周朝以來便就形成的《士昏禮》。只不過《士昏禮》是有六禮,而經過變動之後,現在的婚禮則是有七條。
頭一條,議婚。必先使媒氏往來通言,俟女氏許之,然後“納采”。
次一條,納采(即下定)。主人具書,夙興,奉以告於祠堂。告廟而後行,示不忘祖。乃使子弟為使者如女氏,女氏主人出見使者,遂奉書亦告於祠堂。出以復書授使者,遂禮之。使者覆命,婿氏主人復以告於祠堂。或婚主人親往納采者聽,婚家之主也可以親自去納采。
次次一條,納幣(即下財)。以男家為主,辦酒筵,請女氏諸親為客,女氏諸親先入座。男家至門外,陳列幣物等。令媒氏通報。女氏主人出門迎接。相揖。女氏主人先入,男家以次隨幣而入。舉酒,請納幣;飲酒,納幣訖。女氏主人回禮,婿家飲酒畢。主人待賓如常禮,許婿氏女子各各出見。兩邊的親家,包括女方的婆婆和男方的丈人,互相見個面。
此三禮行過,接下來就是親迎。新郎官和新娘子該要出場。
親迎的前一日,大都等地有風俗,盛行在出嫁前為姑娘沐浴。家人把女兒送入堂中澡浴,男家一應都散湯錢,凡應役者賞有差。男家復把避風盞之類,比及出門,輕者十封,及有剃面錢之類。遲明則出嫁。由男方出錢,在迎娶的前一天,請將要嫁入門的新媳婦洗澡。
益都距離大都不是很遠,此風也是頗為盛行。只不過,鄧捨身份不同,羅官奴也有身孕,這一條就免了。但是另外一條卻是免不了的。臨出門前一夜,羅李郎需要先使人張陳“其婿之室”。也就是說,先要派人去把新婚的房子給整頓一下,不外乎送些傢俱、辦些器具之類。
男方置辦房子,女方置辦傢俬,這也是早有傳統。但是,鄧捨身為燕王,什麼東西沒有?實際上卻也不需要羅李郎來“張陳”,只是恪於規矩,任由羅李郎準備了物事,略略地稍微送來了一些。
便在這日夜晚,賓客雲集。
有洪繼勳、趙過等海東大臣,也有劉十九等安豐貴客,更有從浙西等地將將趕至的賀喜使臣,滿室衣冠,盡皆朱紫。動輒見人,便是名士。鄧舍置酒辦茶,穿梭其中,他本來就心中有事,當此之時,卻又不得不打起精神,迎對諸人的恭賀,笑語殷勤,累得實在不輕。
好在諸人也都知道,他明日還得早起,並沒有鬧得太久。二更前後,即便各自散去。
劉十九現今本就還是在燕王府住,不用著急,他是最後一個走的,臨走,意味深長地衝鄧舍笑了笑,說道:“殿下名滿中原,那浙西士誠、江都友諒,乃至遠到台州,賓客雲集。這樣的盛況,即便是俺當年在汴梁的時候,卻也是不曾見過的。真是叫俺大開眼界。”
鄧舍故作不解他的意思,連連謙遜。劉十九點到即止,也不再多說,長長一揖,哈哈大笑,說道:“恭賀殿下明日新婚大喜。”看賓客皆已走了,湊近兩步,低聲問道,“南下之事?敢問殿下,各部都已經準備好了麼?”
“皆已準備妥當。按照預定的時間,便在明日下午即可全軍出發,同時南下。若是順利的話,一天之內便可穿過察罕所轄之諸城。待到三日後,就能抵達徐州城下。五日之內,必能夠發動得起第一波的攻勢。只是,卻不知大人留在徐州一帶的那五千軍馬,有沒有也已經準備妥當?”
“殿下放心。俺十日前就給他們送去了密信。估算時日,密信早就應該送到。料來,他們也定然已經準備妥當了。”
“甚好!有我益都兩萬人,棣州五千人,合計兩萬五千人擔任主攻、並及負責牽制察罕部,又再有安豐五千人擔任掩護、並及負責牽制士誠部。三萬人,攻打一個徐州城,十拿九穩!大人,你就等著聽候捷報吧。”
“只是那浙西士誠的使者,昨日卻也來了。戰事若一打響,不知殿下打算如何向他解釋?”
“他來的是我益都。即便戰事打響,他有所聽聞,難道卻還需要我向他解釋麼?”如果戰事打響,張士誠的使者來入益都,就是羊入虎口。膽小的,怕會擔憂性命;即使膽大的,難不成還敢硬闖燕王府,痛斥大罵?
劉十九一跳大拇指,笑道:“殿下能有此決心,自然是再好不過。”行了一禮,告辭出門。
鄧舍親自送他離開,看他身影漸漸消失在夜色之中,低聲吩咐了侍衛兩句,不多時,洪繼勳、吳鶴年、李首生等文臣,並及趙過、李和尚、畢千牛、傅友德、郭從龍、胡忠、王國毅等諸將,悉數再次出現。
鄧舍令侍衛:“戒嚴室外,百步之內,不許有人。”掩上門窗,高燒紅燭。與諸臣、諸將密議。有關此戰,種種的細節,所來的諸人早已知曉。不需再來多講。鄧舍話語簡潔,只是把分別交給諸人的任務又重複了一遍,先看李首生,沉聲問道:“濟南韃子出沒之情形,近期可有變化?”
“回主公,並無變化。”
“如此,一切諸事,皆依舊按原計劃行事。此事能成與否,全看你通政司的情報到底是否準確。從今夜起,你就不用回家了。吃住衙門之內。要時刻與分樞密院保持緊密的聯絡。……,從濟南送來的情報,還是一日三次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