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57 大捷 (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57 大捷 (上) (2 / 3)

“即便公佈,又有何用?以朝廷現在的局勢,能與海東決裂麼?那海東臣子給小鄧的諫言中,有句話說的不錯,‘海東存,則益都存。益都存,則安豐存’。小鄧若是執意不從,俺就公佈密旨。你這不是把小鄧往叛變的方向上趕的麼?不錯,確實打擊了小鄧的名聲,可是,卻對我朝廷有何好處?有百害而無一利!那金陵的吳國公本就與我朝廷早便是貌合神離,你看那金陵的使者自來益都,主動前來見過俺幾次?現如今,再又把小鄧趕走。你出此毒計,可是想陷我朝廷處於孤軍奮戰之困境麼?”

“這,……。”

劉十九說的很對。如今安豐與海東、與金陵的關係,雖然說名義上是主臣的關係,實際上卻是強枝弱幹,朝廷依賴地方的多,地方依賴朝廷的少。若是用了這親信的計策,真的把鄧舍給惹惱了,他拍拍屁股,乾脆就索性自立門戶,安豐能奈他何?鄧舍是會因此而落下罵名不假。但是,這罵名,對安豐有何用處?這是虛的。對安豐半點好處也無。

劉十九說道:“‘損人不利己’,即此謂也!說的就是你這種人,說的就是你這種計策。”

那親信不氣餒,又說道:“雖然如此。則老爺不必出示密旨給小鄧,也不必將密旨公佈。但是,用益都舊臣上書,表示堅決支援海東南下,這一策,卻應該還是可行的吧?最起碼,也會給小鄧造些壓力。”

“益都舊臣,益都舊臣!你們隨俺來益都也有多日了,對益都的情形想必也有了一些較為深入的瞭解,不像當日在朝廷只是風聞和臆測。俺且再來相問你等,你們認為,如今還在益都任職的益都舊臣之中,還有誰,或者說,還有幾個人分量夠足、握有實權,且能幫咱們說的上話?”

那親信掐起手指,說道:“益都右丞姬宗周,自前毛平章時,他就在益都。分量夠足,也有實權。左右司員外郎章渝,本為田家烈親信,現在與姬宗周走得很近。此人也很有實權,分量也夠足。

“還有,益都行院同知樞密院事陳猱頭,忠貞之士,忠烈之名,聞於朝廷。又才任的度遼軍都指揮使,且前不久,更被小鄧任為萊州翼元帥府翼元帥,手底下更有數千嫡系部隊。分量更足,更有實權。

“又及,益都行院僉院高延世,定齊軍副都指揮使,驍悍之名,山東皆聞。益都人皆稱之為‘小將軍’。也很有些實權,分量亦然不輕。

“老爺這幾日,與姬宗周、章渝、高延世見的次數都不少。他們對老爺也都甚為恭敬。陳猱頭雖遠在萊州,老爺未能與之一見。但是他向有忠烈之名,只要老爺把密旨出示給了他看,料來他也必不會推諉。此四人者,或為顯貴,或有軍權。若能有他們一同上書,南下之事何愁不成!”

這親信越說越興奮。劉十九不以為然,“哼”了聲,說道:“不錯,俺這數日與姬宗周等相見確實甚勤。但想那姬宗周何許人也?‘當今之馮道!’……,他孃的,你們知道馮道是什麼人麼?”他的親信大多都是目不識丁之輩,紛紛搖頭。劉十九卻也是從別人嘴裡聽說的“馮道”是誰,略略解釋幾句,接著說道:“現在知道了吧?這就是滑頭的代名詞!指望這種人忠誠朝廷,替咱們上書?你腦袋沒被門夾住吧?怎麼可能!

“姬宗周是‘當今之馮道’,而那章渝,如你所說,又確與他走的很近,事事皆以他為馬首是瞻。姬宗周既指望不上,章渝自然也是指望不上。

“你剛才還提到高延世。俺也真不知道,這高延世是真傻,還是假憨。屈指算來,自從俺來益都,見他的次數怕不下十來回了!可是有哪一次,他是正兒八經與俺說話的?有幾次,你們中也是有人相從左右的,難道就沒發現?不是炫耀他的軍功,就是拉出他的黑奴、要不就是擺幾個歌女,叫俺觀看!每當俺說起正事,他就總會把話題扯開。指望他上書?

“王士誠在時,他是甚麼?一個小小的千戶!現如今,小鄧入主益都,他又是甚麼?定齊軍副都指揮使!儼然已與畢千牛等平起平坐。俺只聽說過‘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卻從沒聽說過有人肯為勞什子的不相干,冒丟官被砍頭的危險,去惹主上的發怒!

“再有陳猱頭,你們對他的評價也確實是說的不錯。‘忠烈之名,聞於朝廷。’可是,俺還沒到益都,小鄧就把他打發去萊州了。連這次小鄧大婚,陳猱頭說想親來賀喜,小鄧都沒答應,不肯教他回來益都。為的是甚麼?難道你們都是瞎子?看不出來?還不就為的防俺與他相見!

“俺也曾有提出,想去萊州看看。小鄧怎麼說?俺是從朝廷來的,他大婚,俺不可不在。拖延著俺,到現在還不肯放俺前去萊州。又且,他接連給陳猱頭升官、給權,陳猱頭忠烈不假,越是忠烈的人,越是感恩圖報。也許你教他上書還行,若教他背叛小鄧?以小鄧籠絡他的手段來看,可能麼?……,‘赤膽陳猱頭’。小鄧這廝,不得不說,籠絡人確有一手!”

田豐用不成了,益都舊臣也難以指望,那麼,該怎麼辦才好?劉十九的親信們絞盡腦汁,苦無良策。有人眼前一亮,說道:“小毛平章?”劉十九不耐煩,斥道:“愚蠢!沒有支援,一個空頭大佬倌兒,有何用處!”

沒了田豐,沒了益都舊臣,就算抬出來十個小毛平章也是半點用處沒有。又有人道:“徐州一帶,有我安豐五千軍馬。既如此,便趁小鄧前線用軍的機會,把他們調過來?如此一來,我軍趁虛而入,或許,……。”

“徐州那五千人馬,不是棣州的田豐!遠在山東境外,若入益都,必須先過泰安。此番小鄧取濟南,諸路軍馬皆動,唯獨泰安的駐軍未動。所為何者?先前,他與俺說,是為防止濟寧等地的察罕軍馬偷襲。如今看來,卻也是防察罕為虛,防我徐州軍馬為實!若真調那五千軍馬入境,怕其還沒到泰安,咱們的人頭就先被鄧舍取了!你提的此計,實在可笑。”

諸人束手無策。有人說道:“那老爺就乾脆寫封密信,送去安豐,請示劉太保,看看劉太保可有良策?”

“寫封密信,送去安豐?此計甚好!只是,俺卻問你,這信上該如何寫?”

“自然是寫小鄧奸詐,出了詭計,……。”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