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51 交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51 交拜 (2 / 3)

“將軍,該如何是好?”

柳三略一沉吟,再一次的當機立斷,往河中看了一眼,下令說道:“即再遣信使,速去前線大營報訊。多派幾個人去,情報一定要送到。至於其餘諸人,傳我軍令,命悉數上馬,即隨俺,前往去黑煙起處,再尋那韃子鬥上一場!不管怎樣,務必要將其纏住不放。主力不出,我部不退。”

兩百餘騎,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精銳,雖然傷亡已然過半,柳三軍令一下,所存者百十人卻半點兒猶豫也沒,當即呼喝上馬。

柳三雖是樂工出身,但畢竟久經沙場,鼓舞士氣自有一套,兜轉坐騎,奔下土山,近至河邊,來回馳騁,抽出馬刀,與諸士卒高呼說道:“爾等皆為老卒,追隨大將軍已久。今天,是大將軍大婚的日子。兄弟們,你們高興不高興?”百餘人俱高舉槍戈,齊聲同喝:“高興!高興!”

“想不想送份大禮給大將軍?”

“想!”

“既如此,隨俺來。”柳三撥馬就走,馬蹄飛踏,掀起塵土。百十人尾隨奔行。柳三騎術不錯,一手攬轡,另一手把馬刀收回,拿出長笛。他這長笛,乃是向來都貼身攜帶,形影不離的。放在嘴邊吹響,一曲高昂激盪的調子,隨風而起。諸軍皆應之而歌:“斷竹、續竹。飛土,逐敵!”

諸士卒,皆為沙場老卒了。誰人不知?這一去,十有八九就是赴死。但是一則,因為鄧舍在軍中的威望;二來,也因為柳三平時愛兵如子。再有,這百餘人,頗有得授“士”銜的,鄧舍想要“養士”在行伍走卒中的想法已經初步地貫徹下去了,平時他們在軍中得到的讚譽極多,也是愛惜榮譽。是以,多方面相結合,雖明知赴死,亦然是慷慨相從。

笛聲遠去,歌聲遠去。風漸變大,沙塵飛揚,漸漸遮掩住了他們的身影,消失不見。人已去,河水流。

一條小清河,橫穿過北方的山東大地,奔流不停,匯向大海。那帶著寒意的水波起伏,時不時會露出些許鮮豔的紅色。這卻是適才諸士卒在水中沖洗馬匹、鎧甲的時候,洗刷下來的血跡。如墨,洇入水中,散開來。與已然遠去的、已經消失不見計程車卒;與已被風沙遮掩的點點紅旗,遙相呼應。在冷風中,在陰霾的天空下,這點色彩,似是唯一可見的暖色。

……

喜婆掀開了轎簾,羅官奴出來。依然在轎子前,擺放了兩塊地毯。又有“陰陽人”,也即道士之流,手拿花鬥,鬥中裝著谷、豆、銅錢、彩果等物,一邊唸咒文,一邊望門而撒。孩子們爭相拾取。此俗,名叫“撒豆谷”,相傳源自西漢,目的在於避“三煞”,俗雲壓青羊諸殺神。

爭相拾取豆、谷等物的孩子們,人數不少,七八十個。不過,卻不是隨便誰都可以來的,而是由姬宗周等人提前便就挑選好了的。多數皆為城中豪紳家的子侄。不過,應鄧舍的要求,也有一些小戶人家的子弟。

能被選來做這個事兒,對士、民來說,也是一種榮譽。回頭家中的大人與人說起,燕王大婚那日,去搶豆、谷的孩子中,便有自家的子侄,多驕傲。而反過來,對鄧舍來說,這卻也是對士、民的一個拉攏。

“君無戲言”。身為人主,一舉一動都不能隨心所欲。哪怕是大婚,具體到細節某處的安排上,也是都需得有深意在內。不過,鄧捨身居上位者也有挺長一段日子了,對此,卻也倒是早就習以為常。

他喜氣滿面,入了府內。接下來,就該拜堂。只是,卻也還不能直接就去拜堂。還得有風俗與儀式走到。

羅官奴踩踏青色的地毯,行走入中門。中門處,擺放的有一個馬鞍。由人扶著,她從馬鞍上跨步而過。這一俗,行的是跨馬鞍之儀,“鞍”與“安”諧音,取意祈求平安。此一俗,據說傳自唐五代時期。

緣由當時胡人騎鞍馬風盛,因此便有了此一婚俗。

隨後,有人送上鏡子,羅官奴做個樣子,取鏡照面。嫁人為婦,要注重儀容。“婦容”,也是婦德之一。自此非是女兒時,需要時刻注意端莊有禮。再往前走,到三重門。此處,需得請人開弓射箭,連射三箭。此一俗,也是與“撒豆谷”相似,為避神煞。

鄧舍麾下,能射之人多有。但是這射箭,卻也不是誰都可以隨便來射的,鄧舍選了劉名將。其實,他本來是想用鞠勝的,只是鞠勝出外傳旨,尚未歸來。所以,轉而用了劉名將。劉名將,與佟生養交好,乃是鄧捨得益都後,才入仕海東的。由他來射這三箭,算是代表了益都群臣。

劉名將三箭射罷。

他家本為女真人,雖是熟女真,遷來山東已久,但是騎射的功夫卻沒落下。三箭射得漂亮。弓如滿月,箭如流星。引來旁觀諸人高聲喝彩。他拱手道謝,還了弓箭。鄧舍拍拍他的臂膀,笑道:“見你射這三箭,端得利索,我卻是後悔把你任職在了益都分院。來日若有戰,你既有如此的武藝,可有膽量上去戰場,用你的箭術來為我殺敵麼?”

劉名將說道:“但凡主公有令,上刀山、下火海,臣不敢辭。”

“好!有志氣。男兒當如是。”鄧舍放聲大笑。趙過等人也皆是笑。羅官奴走過三重門,入了新房。一路上,皆是從地毯上踩踏而過。拜堂之前,她先要在房中坐一會兒。此之謂:“坐富貴。”房中不能只有她一人,伺候丫鬟可在。此外,還得有個小孩子。大約便如“壓床孩”之類的意思,也與“傳代”相仿,都是想討個好口彩,有婚後求子之意。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