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24 寶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24 寶口 (3 / 3)

李寶口很高興聽到這個訊息。

第二件事,發生在萊蕪。

萊蕪也離濟南不遠,西邊便是泰安。函山的交鋒,雖然很快就得到了平息。但鄧舍對此非常重視,專門派了一個樞密院的官員,聽說叫甚麼“鞠勝”的,前去調查。路過萊蕪,發現了一件事。

當地官員貪汙,把海東運來的糧種、耕牛等物,私下買賣,大部分都沒有如實分給平民,而是作價賣給了富戶。據說,鄧舍為此大發雷霆,差點親自出馬,要前去查辦。虧得被洪繼勳勸住了。改而指派趙過,給了“當機立斷、生殺重權”,兩日前才剛剛啟程,去了萊蕪。

李寶口也很高興聽到這個訊息。

第三件事,發生在安豐。

鄧舍派去安豐的使者回來了,並帶回來了一個訊息。小明王很關心鄧舍,知道了他還沒有立妃,認為很不妥,說“燕王位高,權掌一國。地遠千里,民有千萬。無有婚姻,則無嫡長,無有嫡長,則國難穩。又且,謹婚姻以正王化之原,此天地之常,國家之大典也。宜偕室家”。

據此,他希望鄧舍能快點立妃,且又認為,“燕王天資英明,忠誠仁厚,非有良家,難為其配”。為表示恩寵,繞來繞去,說出了最終之目的,——打算要把劉福通的女兒嫁過來海東。

李寶口一點兒也不高興聽到這個訊息。

她不是不高興小明王想給鄧舍立個妃子,她是不高興小明王對鄧舍的誇獎。這樣一個陰險、卑鄙、無恥的小人!值得甚麼誇獎?還“天資英明、忠誠仁厚”。她又在心中給鄧舍加上了一條罪狀:虛偽、騙人。

她對鄧舍的痛恨,鄧舍當然不知道。

只這三件事,已經把他忙的焦頭爛額。夜已深,他還在前院堂中,與洪繼勳、文華國、姬宗周、羅李郎諸臣挑燈夜議。

若說函山的衝突,因察罕之暫時無力,也因益都的暫時疲累而還好解決;萊蕪之貪腐,估計趙過也快要到了,雖令人生氣,也不難收拾。唯獨小明王想要嫁劉福通之女來海東,該怎生處理?接受?抑或拒絕?

群臣意見不一。

——

1,衛無忌為父報仇。

“絳州孝女衛氏,字無忌,夏縣人也。初,其父為鄉人衛長則所殺。無忌年六歲,母又改嫁,無兄弟。及長,常思復仇。無忌從伯常設宴為樂,長則時亦預坐,無忌以磚擊殺之。既而詣吏,稱父仇既報,請就刑戮。巡察大使、黃門侍郎褚遂良以聞,太宗嘉其孝烈,特令免罪,給傳乘徙於雍州,並給田宅,仍令州縣以禮嫁之。”

古代為父報仇的例子很多。

唐朝時候,大詩人杜審言受同僚周季重、郭若訥的誣陷受拘入獄,他的兒子杜並年方十三,“伺季重等酬宴,懷密刃以刺季重。季重中刃而死,並已見害”。周季重臨死,嘆氣說道:“吾不知杜審言有孝子,郭若訥誤我至此。”

古人講究孝道,鼓勵孝行,每遇到這種事情,當事人往往能得到美名流傳。很多時候,皇帝也並不責罰。比如衛無忌,“太宗嘉其孝烈,特令免罪,給傳乘徙於雍州,並給田宅,仍令州縣以禮嫁之”。不但沒處罰,更形同獎勵。

而又如杜並,他刺死周季重後,杜審言雖因此而被免官。但是,給杜並寫墓誌的是蘇頲,給他寫祭文的是劉允濟。這兩個人在當時都是很有名氣的。蘇頲與張說齊名,劉允濟與王勃並稱。杜審言並也親自給杜並寫祭文。再後來,武則天又召見了杜審言,“甚加嘆異,屢遷膳部員外”。仕途不但沒有受到影響,還因養出了一個孝子而多次受到升遷。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