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16 去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16 去日 (3 / 3)

羅李郎看了顏之希與姬宗周一眼,他久隨在鄧捨身邊,是當之無愧的親信,早在雙城、平壤的時候,就參見過很多次的軍事會議,對鄧舍一貫以來的戰後建設之構想可謂是非常瞭解。

他接著說道:“不過姬公擔憂糧不足而召勞力,或會導致民間不穩,也不無道理。臣以為,當今之上策,不外乎兩法。

“要麼,以田地為餌,遷海東麗人、女真人,或者吸引淮泗、晉冀的流民來我益都。察罕來犯,雖然對我山東的民生造成了不小的打擊,卻也因其來犯的緣故,奉主公之命,這一段來,我山東各地又藉機殺了不少的地方豪強,清楚了許多的察罕餘孽,收歸官有的農田數量著實不少。

“便例如益都,到現在為止,全府上下,民間能有百畝之田的人家,已經甚是罕見了。這件事是文平章負責的,主公應該比臣清楚。單單死在他手下的豪強,就不下百人。這也就使咱們得以掌控了大量的空閒田地。

“我海東如今固然缺糧,以閒田為餌,一如海東分田地的故事。臣以為,也不是召不來勞力的。”

察罕退走後,文華國、趙過、張歹兒等沒有立刻就來益都城中,而是奉鄧舍之命,開入了各個的主要交戰區,先把依附過察罕的地主豪強們清理了一遍。如果按照比例來算,文華國殺的人還算少的。

因為,在察罕撤軍的時候,很多益都地方的豪強自知留下來不會有好果子吃,跟著察罕一起走了。需要殺的人不多。

殺人最多的,是張歹兒。早在他克復萊州的當時,為保證海東援軍能夠安全地抵達,就搞過一次大搜查,全城捉拿投靠過關保的地主人家。十天之內,殺了五六百人。許多的地主豪強都是被滿門抄斬。人頭掛了滿城。文華國入城時,還被嚇了一跳,笑說張歹兒快趕上李鄴了。

李鄴在遼西,出了名的殺人狂。所得俘虜一個不留,投敵叛變株連九族。他在遼西不到一年,殺的人少說四五千。且更以親手殺俘為樂。他因以寡敵眾,擋住了世家寶北上的腳步,被元軍視之為遼西“鐵壁”。他又更因好殺俘、殺降,被元軍視之為遼西“悍賊”。當然了,海東諸將,在元軍的眼中,都是賊。但是能被元軍一提起名字來,就必在其字尾個“賊”字的,鄧舍、陳虎之下,李鄴是第三個。

陳虎也是好殺人。早在朝鮮定州時,那會兒鄧舍才得雙城不久,他就曾因區區小事,一夜殺人數百。攻雙城,鄧舍負傷,又是他下的命令,允許將士屠城。亂世裡為將,不鐵血,不敢殺人不行,這也是沒辦法。不殺人無以立威。不過,陳虎、李鄴殺的還多是敵人、小民。

文華國、張歹兒這一回,殺的卻多為地主、豪強。有一些御史臺的官員,便在文、張回城之前,還曾為此而上書鄧舍,彈劾他們兩個。說他們兩人“太過濫殺,怕有損殿下仁厚之名”。

鄧舍當面,對這些官員大加鼓勵,表示讚許與認可,說他們說的很對,承諾會對文華國與張歹兒,狠狠地加以責罰。轉過身,卻又對文華國與張歹兒溫言撫慰。造反不是請客吃飯,不能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造反是一場暴動,造反就是要殺人。

鄧舍不是不知道地主階級、文人儒士的重要性,但是中間派,可以拉攏。他對此也一直都是很積極地在拉攏。拉攏不過來的呢?頑固不化的分子,卻非殺不可。

鄧舍又新得益都不久,戰亂才罷,為穩住局勢,對待那些頑固的分子,更是要像秋風掃落葉,絕對不可容情。其中,他也還有另一方面的考慮,藉此機會,也能把毛貴、王士誠的殘餘勢力打掉一批。

從這個角度來看,文華國、張歹兒殺人的事兒,其實是辦的不錯的。鄧舍當然要溫言撫慰了。聽了羅李郎的回答,他問道:“你說有兩個辦法。分田地是其一,另一個辦法呢?又是甚麼?”

“還是如海東故事。經歷此戰,士誠舊部多有折損,其所存者,戰力也大大降低了。察罕如若捲土重來,他們定非敵手。既然如此,臣以為,不如干脆抽其精銳者,另組一軍;用其老弱者,補充屯田。人數或不會太多,畢竟他們原本皆為士卒,可依舊用軍法約束之,統一地用來整修農田、修葺溝渠,料來要論成效,應該會比尋常百姓更為好上許多。”

鄧舍有意再對士誠舊軍做一次改編,羅李郎是知道的。按照他的辦法,既改編了軍隊,又補充了地方上的勞力,可謂一舉兩得。

羅李郎又道:“改編士誠舊軍,事關軍務。臣職在左右司,對此不敢妄言。一點淺見,可行與否,請主公裁斷。”

鄧舍一笑,說道:“軍務之事,自然不該你說。不過,你這個提議還是不錯的。可以考慮。然事關重大,不可輕斷。待我將之發給分省樞密院,著佟生養、李和尚等先議論個章程出來看看,然後再說罷。”

他從案几上,把左右司呈交遞上來的摺子拿在手中,收了笑容,說道:“察罕臨撤軍,還給咱們益都來上這一手。又是搶、又是燒,明明為來年做準備。若我所料不差,只要孛羅的憂患一解,至遲來年春夏,他定然還會再來。猶如蝗蟲過境也似。我益都若被他再這麼來一回?”嘆了口氣,“實在堪憂。”

堂上眾人,皆默默無言。

鄧舍轉望堂外,去看夜色漸深。幾顆寒星,遠遠地懸掛天邊。寒風吹過,時有云層遮掩,星光時隱時現,彷彿搖搖欲墜。他不覺感從心來,低聲吟誦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時間過的太快了,一天天的過去,察罕雖走,威脅卻仍在不遠之將來。能否在短日內,撫平戰火的傷害,重整旗鼓,充滿信心地迎接下一次的挑戰?鄧舍委實沒有底。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

——

1,大都運糧。

大部分都是從江南運來的。元末,漕運斷絕,大都缺糧,蒙元在大都附近搞了一些屯田,但杯水車薪。也有從陝西等地調糧,但調來的也不多。有人分析元朝滅亡的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海運中斷,運河也被切斷”。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