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六卷 乾坤殺氣正沉沉 52 繼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卷 乾坤殺氣正沉沉 52 繼勳 (3 / 4)

洪繼勳的整體構想,透過這麼幾句話上,簡單地勾勒出來。

仿照秦制,把爵位分作兩大塊。民爵給民,官爵給官。立了功勞,即授予爵位。犯了過失,即可奪爵。奪去爵位後,相應的好處當然也要隨之收回。獎罰嚴明,則必三軍齊力,百姓同心。換而言之,他是要用這套爵制,把海東徹底地凝聚起來,打造成一個戰爭機器。

鄧舍還沒說話,一邊的李和尚聽出了一個疑問,問道:“先生不是說,武功爵只授予軍功?士卒可得爵位,那是自然。但是,百姓、吏員如何可得民爵?”

“先秦漢時,亦有制度。民獻粟若干,可得爵位一級。”百姓獻上一定的糧食,也可以得到爵位。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行軍打仗,糧餉的重要性不用多提。這姑且也可算為軍功。李和尚點了點頭,不再說話。

“先生之見甚好。”鄧舍沉思多時,做出了決定,說道,“不過我有兩個提議。說出來,請諸位商量。首先,漢武帝的十一級武功爵,名稱太古,若照搬在今日,將士必有多不解其意者。不知其意,則必以之為怪。以之為怪,則必失其莊嚴。所以,各級爵位的名稱需要改一下。另外,也不要總體地用‘武功爵’這個名稱,……,稱之為‘軍銜’即可。”

“軍銜?”

“便如官、爵之分。百戶、千戶為官,十一等為銜。如此可好?”鄧舍謹慎,若用“武功爵”的名稱,還是有僭越的意思。用“軍銜”來稱之,則便可解釋為是軍制改革。這就完全是軍中事宜,與封爵無關了。

諸人立即明白了鄧舍的心意,都點頭同意。

“其次,不同爵位的相關封賞。民爵,可按秦制。給田、給宅、免其徭役。但是用爵位免罪、以及賜與庶子兩條,我看就免了吧。可在地方上再多給點經濟優待便是。比如,我海東本有制度,家有從軍者,去*店購買物事,可予以優惠。合作社組織春耕,也應以其為主,多給幫助。若得爵位,再多點優惠就行了。

“至於官爵,食邑可以給。最低也不必從三百戶起,三十戶就足夠了,最高不可多過千戶。每戶折錢若干,按月與俸祿一起發放。我記得,前朝宋時,實封的采邑,每戶折錢二十五文。現在戰時,需將士效死,這個數目有點少,如今的錢制,也與宋時多有不同。你們再商議一下,酌情增加吧。如何?”

洪繼勳等沒有異議,應聲接命。

“我便補充這兩條。你們回頭擬個條陳,拿與我看。”鄧舍端起茶碗,喝了口水,忽然想起一事,他本來是想先議論“文武需平”的,但因為鞠勝的打岔,卻把官爵先給議論了,笑道,“說是先議文武需平,鞠大眼,被你這一打岔,卻把官爵給先議了。諸位,咱們言歸正傳。

“‘文武需平’,你們有何看法?”

官爵制度雖然重要,但那是長遠之事。要論眼前,還是‘文武需平’最為重要,牽涉到諸人的切身利益。因此,不但鄧舍感興趣,諸人也是精神一振。洪繼勳道:“既然名之為‘平’。當然應以‘平’為重。何謂‘平’?五五之分,可為平。臣以為,此次封賞,文武各半,是為最好。”

此戰中,文臣的功勞的確不小。有協助武將作戰的、有督運糧草過海的。鄧舍能堅持到察罕撤軍,他們功不可沒。但是,洪繼勳是站在文臣的角度出發的,李和尚等人頓時大為不滿。

畢千牛曾任過鄧舍的親兵隊長,人比較穩重,有不滿,卻不肯先出頭。

李和尚管他三七二十一,當即跳出,道:“文武各半,說的輕巧!洪大人,此戰我海東軍中陣亡以數萬計,文官雖有些功勞,怎能相比?主公,臣以為,三七分最好。”武將還沒爭功,文武之間先爭上功了。

洪繼勳嗤笑,道:“若無運籌帷幄,何來決勝千里?”

“數萬將士的浴血奮戰,就無關輕重麼?”

“吾所謂‘五五之分’,本指的就是官爵之賞賜。關士卒奮戰何事?軍士浴血,自有民爵可賞。又且,文武相平,放能顯出主公的重儒敬文,對招徠四海俊傑,必有大用。主公,非五五不可。”

“若按五五,如何分之?”

“文官之五,又可分為海東、山東。山東是為主戰場,可得其三。海東是為補給,可得其二。山東又應以益都為主,因益都坐鎮樞紐,是最重要之處。海東又應以平壤為主,因平壤督運糧餉,亦為轉運補給的最重要之處。”

“武官之五,如何分之?”

“若無山東諸軍的死戰不退,則援軍雖到,必無用也。是以,武官之五,也應當以山東諸軍為重,可得其三。援軍可得其二。

“山東諸軍裡,陳將軍堅守泰安,力保我重鎮不失。高延世、李子繁據險泰山,兩千人戰至只餘五百,慘烈之狀,令人不忍聞。益都禦敵,李、畢、郭、劉諸將,皆有顯功,尤為重中之重。因此,山東三分,兩分又該歸功泰安、泰山、益都三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