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若把吳鶴年調來益都,平壤的政務,該交由誰去接管?”
鄧舍有兩個選擇,或者直接從行省左右司、又或者直接從朝鮮地方上拔擢一人,抑或者從別的部門、別的地方選取一人。
他想道:“樹挪死,人挪活。上策自然非後者莫屬。吳鶴年若來益都,猛一下,還不能就把他拔擢的位置太高,必須先得有個過渡。怎麼過渡?不如就先任他為益都知府。至於顏之希,索性就把他對調,調去行省左右司,依舊如吳鶴年,並且兼管朝鮮分省政務。”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首先,山東地方的官員,大多還是毛貴、王士誠時所任用的。雖然為了顧全穩定,暫時來說,不能大刀闊斧地進行任免,但是,區域性的調整還是沒問題的。鄧舍早就有心,想要把其中的一部分對調去海東。顏之希,乃是為他的嫡系,先把顏之希調走,可以減輕隨後的阻力。
其次,吳鶴年在行省左右司、以及朝鮮等地經營多時,勢力不小。如果直接從左右司或者朝鮮地方拔擢官員接任的話,難免還會處在吳鶴年的掌控之中。既決定要把吳鶴年調來益都,鄧舍自然就不會再把行省左右司留給他遙控指揮。而若把顏之希調過去,自然就不一樣了。他在左右司、在平壤都沒有根基,要想坐穩位子,非得依賴鄧舍支援不可。
兩全其美。
月漸西沉,鄧舍依然睏意全無,他在院子中走來走去,直把考慮的幾件事反覆思考成熟,這才作罷。
他想道:“兩件事。一來,給劉果調個好地方;二則,將顏之希調走,把吳鶴年調來。有此兩個對策,加上在今天夜宴上,我表現出來的對洪繼蔭與李蘭的態度,只要洪繼勳聰明,大約也就知道我的想法了。
“……,又則有關海東軍中諸派的坐大問題,以及洪繼勳是否在海東軍中存在勢力,此事雖然重要,卻不能急躁。同時,透過對文叔與阿過的試探,暫時間似乎倒是沒有什麼大礙。並且大戰才過,一時間,確實也不好下手,只有靜待李首生的調查結果送來,然後再從長計議。”
回過眼,他注意到那兩個侍女早凍得嘴唇烏青,燈籠中的蠟燭,不知道什麼時候也早就換過了一根。他對下人們向來是很體恤的,此時想出瞭解決洪繼勳麻煩的辦法,更是心情舒暢許多,微微一笑,說道:“把你們凍壞了。冷了怎麼不說?走,回屋裡去。”
那兩個侍女牙齒打架,看鄧捨去的方向,卻不是王夫人住處,一人壯起膽子,問道:“殿、殿、殿下,不是去娘子房裡麼?”
“前幾天,田豐不是給我送來了兩個美女?說是色目人。我還沒有見過。阿水已經睡熟,便不去打擾她了。且去瞧瞧,是怎樣的色目美女。”
察罕在的時候,田豐首尾兩端。察罕一撤,他立馬就改變了態度。尤其在高唐州又吃了察罕一次虧後,他更是前倨後恭,接連給鄧舍寫了好幾封信。前不久,更專程派了使者,山長水遠地,送來了一份大禮。這兩個色目女子,就是禮物中的一部分。
鄧舍當時忙,沒空接待他的使者,打發了姬宗周去見的面。姬宗周回來報告,田豐不外乎示好、希望繼續結盟之意。
對此,益都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為顧全大局,不妨捐棄前嫌,接受田豐的示好。畢竟,田豐在棣州、河間府還有些地盤,軍馬不多,也還有數千,能替益都抵擋一下來自大都與河北方面的壓力。
另一種意見卻截然相反,以為有仇不報非君子,察罕圍困益都的時候,田豐既然不肯來援,就沒必要再給他好臉色。他不仁,益都何必要義?不如趁機將之吞併了事。至於藉助他為益都的屏障云云,他就那麼點人馬,就算繼續與他結盟了,能起到甚麼作用?吃到嘴裡的,才是實惠。
支援前一種意見的人又提出,田豐人馬雖少,但他是山東本地人,在地方上還是很有影響的,不能說全無用處。並且,他到底與海東同為安豐的臣子,若真把他吞併了,傳出去,影響不好。
支援後一種意見的人不以為然,李和尚是支援此派意見的主力,他口無遮攔,當時沒說什麼,私下裡卻對鄧舍說,田豐是安豐的臣子,王士誠就不是了麼?
雖然說,我海東之所以搞掉王士誠,是因為他挾持小毛平章以自重,是不守臣道,是不忠,我海東應的是小毛平章之要求。但是,當察罕來襲的時候,田豐坐視不救,難道就沒有觀望投敵的嫌疑麼?抓住這個說法,料來就算把他搞定,安豐也沒什麼話可說。大丈夫行事,怎能前瞻後顧?
並且,拿下棣州與河間府,益都的防線就能前推一兩百里。最重要的,從此以後,山東就再無第二家,海東名正言順,可以集中精力應付察罕。何樂而不為?
這兩種意見都有道理。鄧舍卻不急著做出決定。
他考慮的,不但只有單純的戰術,更有整體的戰略佈局。棣州與河間府的意義,不是奪下來,就能把益都防線前推一兩百里、可以集中精力應付察罕這麼簡單。才打走了察罕,如果再把田豐消滅,會給大都、給察罕、給孛羅、以及給安豐、給江南群雄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會不會令元廷覺得海東鋒芒太銳?會不會令察罕與孛羅覺得海東雖經鏖戰,其實元氣未損,因此給他們造成壓力?如果給他們造成壓力,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又會不會令安豐覺得海東太過桀驁?固然,安豐對海東沒什麼辦法,但是如果導致小明王忍無可忍,直斥海東,對海東的名聲會不會不太好?
儘管鄧舍從沒有過臣服安豐的想法,到底海東還沒到可以自立的時候。朱元璋在金陵發展的不錯,可不也還是恭恭敬敬地依舊奉小明王為主公麼?海東的情況與朱元璋差不多,看似勢大,實則危機四伏。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雖然如今小明王與劉福通的實力,早已經就算不上大樹了,但是,打著他們的旗號,至少可以減輕一些壓力,能夠壯大一些聲勢。要知道,劉福通的三路北伐才過去不久,想當年,數十萬宋軍多路並進,一人呼,百萬人應,捲動半壁北國,威勢何等之盛!他在北地民間、白蓮教、紅巾軍中,威望還是不低的。
這些,都需要仔細斟酌。
鄧舍心中想道:“擊退了察罕,算是外部稍微穩定。等再把洪繼勳的麻煩解決掉,把內部也穩定下來。隨後,再考慮田豐的事兒吧。”一邊想,一邊來到了那兩個色目美女所住的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