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2 華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2 華國 (2 / 3)

見過洪繼勳在議事會上突然奇怪的表現之後,鄧舍怎能不因此而暗生警惕!在與畢千牛談了幾句後,他將之打發出去,獨自轉入書房,閉門沉思。他想的不止有洪繼勳,由此引發出去,他考慮了更多。

洪繼勳的權勢有很大一部分,其實是他主動給予的。他原本的考慮,洪繼勳是個文臣,只要不掌兵權,就算勢力再大,料來也翻不出什麼風浪。然而,就洪繼勳在議事會上的表現來看,分明卻已經開始在覬覦軍中。

他喃喃地說道:“我卻忘了人心難料,欲壑難平。”

他又從洪繼勳想到了別人。洪繼勳是如此,位列文臣之首,權傾海東全省,平時所得的賞賜且厚,猶且還不滿足。那麼,海東諸將呢?相比洪繼勳的覬覦軍權,海東諸將可是已經掌有了軍權。尤其文、陳諸人,心腹、親信極多,在軍中威望甚高,如果他們中有一個,忽然不滿足了呢?

說實話,有關諸將軍權的事兒,鄧舍絕非現在才有考慮到的,其實從海東地盤日漸擴大以來,早就便是他的一個隱憂了。

只不過之前,他迭遇大敵,全幅精力都放在了戰事上,無暇多想罷了。如今擊退了察罕,暫時可保益都安穩。益都又與海東隔了一道海,他孤懸海外,難免就會因洪繼勳的異常反應,把從前的隱憂一併勾引出來了。

陳虎鎮守遼陽,先滅潘誠之亂,後逼得納哈出不能南下一步。文華國治理平壤,坐守中樞要地,又曾總領三軍,攻取南韓。不論資歷、又或功勳,他們兩個人,都是沒的說。今番元軍來襲,更又一個獨擋孛羅,力保遼東無事;另一個親率軍馳援益都,退走察罕。再又分別皆立下大功。

鄧舍輕聲自問:“‘官以任能,爵以酬功。’就算官,我不能再給他們升。爵,我該怎麼賞呢?遼陽、平壤。遼陽、平壤。”

不錯,文、陳是鄧舍義父的結拜弟兄,也算他的義叔了。可是,那朱元璋與郭天敘還是一家人呢!突然之間,鄧舍寒意侵上身來,才擊退了強敵察罕的喜悅,不知不覺間已然不翼而飛。

他負手獨處,孤行室內,看窗外寒冬冷日,聽冰涼的風聲四起。過了很久,他才推門出室,吩咐侍衛召來了益都通政司的知事李首生。仍在書房之內,兩人密談甚久,直到夜色深重,李首生方才告退而去。

……

次日傍晚,文華國、趙過、張歹兒等人先後回城。

鄧舍一如舊例,依舊約了洪繼勳、李和尚、姬宗周等城中要員,親自至城外迎接。文、趙兩人是一起到的,隨行的還有鄧承志、佟生養、楊萬虎、郭從龍、胡忠諸將,以及楊行健等人。鄧捨出城三十里,手搭涼棚,遙望歸師,只見軍容整齊、旗幟如林。

他笑問洪繼勳,說道:“先生觀我此軍如何?”

“臣早聞聽文平章治軍甚嚴,也曾在平壤親眼見過文平章治軍的手段。雖才經大戰,又是長途跋涉地來到,卻旗幟不亂、隊伍整齊。果然名不虛傳。文平章治軍,實有名將之風。不同凡響。”

“哈哈。我海東有良將如此,天下雖大,何處去不得?”見歸師漸近,鄧舍教畢千牛取出提前備下的案几、美酒與杯盞,先一一放好。

停了會兒,他像是臨時想到,隨口說起似的,又對洪繼勳說了一句,說道:“昨天議事,先生提出‘論功當以山東為重’。我仔細了想一下,山東諸將皆本士誠舊人,新附未久,即遭此惡戰,損失不小,是該要好好地撫慰一下。這樣吧,我會寫兩封親筆信,督促陳猱頭與高延世諸將也儘快來到益都。至於該怎樣封賞為好,到時候,不妨再細細商議。如何?”

“主公英明。”洪繼勳心頭一跳,抬眼瞧了瞧鄧舍,口中回答,心中想道,“昨天匆匆散會,今日卻又主動提起?奇怪,卻是為何!”

昨天會後,他與李蘭、洪繼蔭商量,本又準備了一大兜的說辭,打算另找個時間,再向鄧舍進言,務必要將之說服。卻沒料到,鄧舍不等他再提及,就忽然主動改變了口風,一時間,反而無言以對。

數萬人馬行軍,掀起了很大的煙塵。文華國諸將早接到了傳報,紛紛催馬急行,越過軍隊,趕來相見。

鄧捨本在馬上騎著,瞧見一行人風馳電掣地馳騁過來,知道必是文華國等人。他轉顧左右,笑道:“今我益都圍解,察罕之所以無功而退,功勞全在海東援軍。諸位,功臣來了,咱們且下馬相迎?”不等左右答話,他帶頭一偏腿,躍下馬來,丟掉韁繩,步行向前。

他以人主之尊,先迎文華國諸將城外三十里,待等其來到,又下馬步行前迎,這份敬重的禮節,給的太大了。洪繼勳、李和尚、畢千牛諸人都是心中一動,姬宗周嘆道:“主公折節下士,世所罕見!”

諸人也忙各自下馬,後邊追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