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李官人。”
“不必多禮,坐吧。”
李首生與他調整了下座位,一個正對雅間的門,一個側對後邊的窗。李首生先往窗外、簾外張了張,然後方才坐下,不等那人開口,低聲說道:“時間倉促,先說正事。交代你的事兒,辦的怎樣了?”
一點兒不錯,這個人,正是李首生帶來山東的一個手下,名叫燕三。他從軍前,原本就是益都人,目前負責益都本地的情報工作。
燕三答道:“官人放心,所有的事兒,都辦的妥妥當當。總共十四個人,除了那一位,還有六個鐵匠,四個木工,三個陶匠。下午,小人就送他們出城,至遲明天晚上,就能坐上去平壤的船。”
“去平壤的船,聯絡好了麼?”
“船隻,向來由小九負責。有平壤方面的支援,不成問題。”
“你記得了,萬一遇到預料之外的麻煩,那些個鐵匠什麼的,都可以不要,但那個人,必須安全送到!”
“小的明白。”燕三頓了頓,按捺不住,問道,“官人,那個人不就是個老農麼?咱海東缺匠人不假,可老農不缺呀,至於把他看的這麼重麼?小的以為,那幾個鐵匠師傅,就要比他重要的多。”
“糊塗!忘了大將軍當初怎麼說的了?”
“不敢。”
“怎麼說的?”
“百業匠人,擅農、有一技之長者,第一優先;知火藥、擅軍械者,第二優先;鐵匠、木匠等第三優先。可小的沒看出來他有什麼一技之長呀?”
“他精通植棉之術!這就是難得的一技之長。不妨告訴你,不但益都,整個的山東各地,這兩個月來,送去海東的匠人裡,擅長農者,十之三四都是精擅種植棉花的。海東與咱內地,氣候不同、土地不同,去年,大將軍引了棉籽兒進入海東,可至今,不能大規模推廣種植,這就非得有經驗豐富的好手協助不可。”
“原來如此。”
“知道就好!”李首生提醒,道:“今次送去海東的這一位,益都十里八鄉,很有名氣的。小六挖到他,你知道費了多大的勁兒麼?得他的同意很不容易,甚至在規定的賜予田畝之外,多許了他百畝之地。你謹慎了!絕對不能出什麼意外。”
“是。小的親自送他們到海邊去。”
門外傳來陣腳步,兩人打住話頭,等了片刻,不見人進來,卻不是上菜的小二,而是新來了客人。李首生從早上起,馬不停蹄到現在,有些累了,他停了一下,飲了半杯茶水,稍解口渴,接著又問道:“另一件事呢?進行的如何了?”
燕三既為本地人,雖然離鄉好幾年了,熟人還是有的,地方的情況比較熟悉。他偽造了一個衣錦還鄉的身份,為便於同李首生來往,也開了個小小的商鋪。由此為掩護,實際暗中進行攏合益都惡少年的任務。
所謂惡少年,正與良家子對應,古稱遊俠,又叫市井豪客,說白了,也就是無業遊民、街頭混混兒、亡命徒。初來乍到,要想無中生有的打造出一個情報網路,他們是最好的選擇。城狐社鼠,最是擅長鑽營訊息的。
類似他們,似乎為人不齒,但權貴交往遊俠,自古有之。往遠了說,戰國四公子,門下客三千。哪兒來的客三千?很不少都是雞鳴狗盜之徒。
到了漢初,遊俠的勢力,更是發展到了上達天聽,憑一己之力,能救諸侯性命的地步。其中赫赫有名者,如朱家、郭解之輩,太史公做《史記》,專為之獨立成傳,寫了一篇《遊俠列傳》,稱之為:權行州里,力折公卿。
每逢天下大亂,他們中更有許多人會趁亂而起,成就一番威名。早在春秋戰國,墨子的《城守篇》,就著重指出,城市防守,務必不可輕視城內豪俠,要特別結交,專門看守。
放到現在,當年芝麻李、趙君用起事,中有一員猛將名叫彭二,本為樵夫,勇悍,有膽略。趙君用引他入夥兒時,他問了一句:“有芝麻李乎?”聽說有,當即答應。這芝麻李、彭二,彼此聞名,也都可以說是徐州當地有名的豪俠了。他們以潑天之膽,憑藉區區八個人,一夜拿下重鎮徐州,藉助往日的名聲,旬日間,得眾十萬。
由此可見,他們力量絕不容小覷。
燕三答道:“益都城內,按照坊區的不同,各有市井豪客。小人或以錢鈔結交,或以武會之,有小三、小四他們的幫忙,城西一塊兒,目前已經處在掌握之中。不過,要統合全城,估計還得兩個來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