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歹兒的主將,這問題得他回答,答道:“一萬三百餘人。總計十三個千人隊。其中步卒千人隊有十個,騎兵千人隊有兩個。又有一個千人隊,是為輜重營。”一個千人隊不是一定要有一千人,七百人便可算上千戶。郭從龍一聽即知,來的都是滿員的上千戶精銳。
“輜重、糧草所帶幾何?”
“足夠全軍使用一月。”
“不知海上航行時,可有減員?”
“此次所來的軍馬,半數為我關北虎賁,半數為海東精卒。路上雖有暈船的,但好在路程短,倒沒有甚麼大礙。”
張歹兒的關北軍,本來按照計劃,該抽調八千人,也就是一個萬人隊出來的。因為牽涉到駐守等等問題,所以此次只有五千人做為先行。另外的五千人,則是從平壤、德川等等朝鮮分省的戍卒裡抽選而出的。
“此番萬人之後,不知下次的援軍何時可到?又會有多少人?”
“下次的援軍,大約兩萬人上下。我關北還有三千人,此外,南韓分省有萬人,朝鮮行省也還能再湊出五六千人。會分成兩批到達。預計全部趕來的時間,至遲,也最多十天之內。”南韓分省,即南高麗舊地。
“誰人主將?”
“文平章、慶參政。”
文華國,現任朝鮮分省平章政事。慶千興,現任海東參知政事。海東行省,是安豐朝廷設立的。朝鮮分省、南韓分省,還有遼陽分省,則是鄧舍為方便管理而自己設立的。因此,這兩套班子同時存在。
分省的班子規格上其實低了一級。文華國朝鮮分省的平章政事,相當海東行省的左丞。他也的確還兼任著海東左丞的位置。
“慶參政?他不是本該鎮守遼西防線的麼?”慶千興兼任武平、惠和等地的總鎮,是為李鄴的上官。
“因後續援軍中,不少高麗軍卒。因此文平章與陳平章協商,抽調了慶參政,也參與過來,專門提調高麗軍馬,並做為全軍的副帥。”海東的軍隊總共就那麼多。要說兩三萬的漢卒還是可以湊齊的,但是總不能把全部的漢卒都派過來。其實,不止後續的兩萬人中有近半皆為麗人,便即隨張歹兒抵達的頭批援軍裡,也有不少的關北女真人。
郭從龍瞭然,又問道:“也就是說,兩批援軍共有三萬人?”
“這已是海東可抽調軍馬的極限。”
“文平章親來馳援,然則平壤有誰坐鎮?”
“自有姚平章總攬兩省。”姚好古,現任南韓分省平章政事。文華國馳援,姚好古坐鎮,這是鄧舍早在最初調遣海東援軍時就定下的方案。郭從龍問的清楚,稍微安穩。他從袖子取出一封文書,開啟來,給張歹兒、劉楊觀看。
“這是?”
“主公才送來的密信。”
張歹兒與劉楊展開觀看,看不幾句,陡然抬頭,說道:“主公這信裡,主公是在擔憂?”
郭從龍緩緩點頭,說道:“不錯,擔憂察罕老匹夫圍城打援。方才末將在路上,已然看過了。主公命你我商議。並提出不如先不救益都,改橫插敵後,先打掉濟南。圍魏救趙。兩位元帥大人,意下如何?”
“萬萬不可。”
郭從龍愕然,問道:“萬萬不可?”
“本將也有一封密信,是姚平章寫給主公的。內中也有談及圍城打援之說。不妨先請將軍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