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誠北有淮海,南有浙西,長興、江陰二邑,皆其要害。長興據太湖口,陸走廣德諸郡;江陰枕大江,扼姑蘇、通州濟渡之處。得長興則士誠步騎不敢出廣德,窺宣、歙;得江陰則士誠舟師不敢溯大江,上金、焦。至是,併為元璋所有,士誠侵軼路絕。
七月,徐達克常熟,擒張士德。
連戰連敗,張士誠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只能按了士德的提議,八月,降元,以為助力。元帝詔士誠為太尉。同月,士誠並與方國珍結為婚姻。方國珍在士誠的南邊,兩邊也曾屢有紛爭,國珍幾次用海軍攻打崑山。至此,士誠北降蒙元,南結國珍,方才算在一連串的大敗中稍微穩住了腳跟。
——,陳友諒攻侵金陵,約士誠一起出軍,士誠為何遲遲不動?除了座山觀望之外,也未嘗沒有被朱元璋打怕了的原因所在。既然降元,這一年,張士誠又把隆平府,改稱平江路。
不過,士誠雖授得元官,實則並不受其命,軍事、政務上依然自行其是。至多了,與方國珍配合,一個出糧、一個出船,運些漕糧往去大都,聊作稱臣的象徵。同時,與朱元璋的戰火也沒有因之而停歇的意思。
是冬,士誠“築城虎邱,因高據險,役凡月餘”,這是在做好防禦的準備。
也是在這一年,七月,山東田豐降了毛貴。十月,李喜喜等在陝西為察罕、李思齊所敗,率軍走入蜀中。孛羅之父答失八都魯因中了劉福通的反間計,十二月,憂憤而死,卒于軍中。並在十二月,山東餘寶殺其知樞密院事寶童以叛變,降毛貴,遂據棣州。又在十二月,徐壽輝部明玉珍率舟師五十艘,進襲重慶路,自是蜀中郡縣,多為玉珍所據。
是歲,河南大飢。
至正十八年,張士誠與朱元璋之間的戰爭依然在持續,只不過規模小了許多。
這一年,張士誠打了幾個勝仗。十月,太湖水戰獲勝,擒獲廖永安。廖永安乃朱元璋麾下巢湖水師之首腦,能征慣戰,地位非比尋常,元璋願意用俘虜計程車誠部三千將卒換之。士誠不同意,恨士德之死,殺之。兩人的仇越結越大。
且在此年中,士誠在別的戰場也獲得了一次至關重要的勝利。
八月,達識帖睦爾陰約張士誠攻殺楊完者,遂得杭州。達識帖睦爾,蒙元江浙行省左丞相,士誠降元,就是由他前來撫諭的。楊完者所部苗軍,剽悍善戰,聲勢甚盛,士誠早先的幾次攻打都沒能獲勝。由此也可見張士德之能,若無降元,怕也難得達識帖睦爾之助,更難得杭州。
也是這一年,山東田豐陷濟寧諸路,王士誠陷晉寧路,毛貴率眾由河間趨直沽,戰漷州,至棗林,距大都一百二十里。京師震動。元帝詔徵四方兵入衛。同知樞密院事劉哈剌不花於柳林,敗毛貴,大都乃安。
五月,察罕屯重兵以杜太行,劉福通北伐諸軍屢次血戰,不得過。同一個月,劉福通克汴梁,迎小明王居之為都。九月,關鐸攻保定路,不克,為察罕部將關保、虎林赤所敗,遂陷完州,掠大同、興和等塞外諸郡,十二月,克上都,焚宮闕,轉略遼陽。並在此年,朱元璋取婺州,師至徽州,得朱升,諫言:“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是歲五月,遼東蝗,山東地震。六月,山西汾州大疫。七月,京師大水、蝗,並有疫病,死者相枕藉。
經過一年的分別休養生息,至正十九年,張士誠與朱元璋之間,再舉大起征戰。與十七年的朱元璋節節獲勝、十八年的張士誠稍有獲勝不同,這一年,雙方的戰局陷入了殘酷的拉鋸戰。
正月,朱元璋部邵榮破士誠軍馬在餘杭,二月,圍湖州,再敗士誠驍將李伯升。不過因湖州軍強,無法攻克,邵榮部亦隨後引還。士誠一打江陰、兩攻建德,卻分為吳良、朱文忠所敗,亦然無功而返。
胡大海又圍紹興,卻也沒能攻克。呂珍圍諸全州,堰水以灌城。朱元璋遣胡大海往援,奪堰反灌呂珍軍。呂珍於馬上折矢求解兵,大海許之。雙方兩軍誰也奈何不了誰。
九月,士誠弟四平章張士信築杭州。十二月,常遇春、邵榮先後總大軍攻杭州,由冬至春,戰數不利,接連不克。至次年三月,士誠軍獲勝,斬獲元璋部萬餘。
並在這一年,朱元璋往士誠處派遣臥底,選侍衛十三人,佯稱得罪於上,詐降士誠。士誠配以妻,撫之甚厚。可惜沒過一個月,侍衛中有一人,名叫周海的出首告密,俱被斬於虎丘山下。
也是在這一年。張士誠、朱元璋鬥智鬥勇。方國珍陰持兩端。與張士誠結為婚姻的同時,正月,又遣使奉書獻金帶與朱元璋納款。三月,更自稱獻臺、溫、慶元三路與金陵,並遣其次子往去金陵為質,朱元璋厚賜而送還。十月,他卻又受了元帝詔封,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同時北地戰火也愈燃愈烈。
二月,山東田豐部將楊誠由飛狐克蔚州,據之。同月,孛羅起復仇之軍,大敗關鐸在豐州、雲內、東勝。關軍奔潰。元帝詔孛羅移兵鎮大同,為京師悍蔽。五月,察罕圍汴梁,八月,克之。
同年,山東內訌,趙君用殺毛貴。七月,王士誠、續繼祖渡海回益都,殺趙君用。仍奉毛貴之子為總兵,以鎮山東之地,朱元璋欲知齊魯燕冀之虛實,遣衛士何必聚做小毛平章的伙伕。
不止群雄紛爭、內鬥,元廷內部察罕與孛羅的矛盾也開始出現。並且奇氏與皇太子亦開始圖謀促元帝內禪退位。
五月,皇太子奏請巡北邊以撫綏軍民,御史臺臣上疏固留,詔從之。十二月,因憾帝黨重臣太平忤己,並使監察御史誣中書左丞成遵、參知政事趙中以贓罪,杖殺之。此兩人,皆太平之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