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五卷 漢騎北來擁鐵戈 20 形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卷 漢騎北來擁鐵戈 20 形勢 (3 / 3)

何必聚道:“友諒此次來犯,與張士誠曾有相約,本欲同侵我金陵。士誠懼我家主公的威名,未敢輕動。友諒狼子野心,狂妄之輩,目空一切,今受此大敗,也好叫他知曉咱大宋的天威。”

何必聚話雖如此說,他也知曉,陳友諒儘管此戰受挫,實際並未傷及元氣,依然是朱元璋的一個勁敵。他既然說到了張士誠,羅國器忽然想起了前兩日聽益都官員講起的一件事,隨口問道:“我聽說,前不久,張士誠遣其將呂珍率舟師自太湖入陳犢港,分兵三路攻打貴省的長興,可有此事麼?”

“張士誠據東南富饒之地,軍食奉足,兵多驕脆。其兄弟驕侈淫泆,懈怠政事。唯其三弟士德,頗為善戰,但亦早在大前年的常州一戰中,為我主公所擒。歷數多年來,彼與我多有交戰,勝少負多。今雖又來侵我長興,不足為慮。小人才得知的訊息,其部已經被我長興守將耿炳文耿將軍擊敗了,獲甲仗船艦甚眾。”

有些話只能聽一半。何必聚吹的挺大,陳友諒也行,張士誠也不行,好似朱元璋多風生水起似的。真要如他所言,陳友諒、張士誠還會繼而連三地先後發兵與之交戰麼?鄧舍從他的話中,判斷出了一件事實:雖不知此時離鄱陽湖大戰還有多遠,但是就目前江南的形勢而論,朱元璋顯然還遠未到力壓群雄、一枝獨秀的時候,尚且陷在兩線作戰之中,左右受敵。

何必聚回答過羅國器的問題,見鋪墊的也差不多了,話題一轉,道及了他的來意:“今我皇宋,北有殿下,南有我家主公。實不相瞞,我家主公久有與殿下結好之意。並屢次傳命小人,叫小人務必把這層意思轉告給殿下所知。小人本來打算下個月即過海,前去遼陽求見殿下的。卻不料殿下先來了益都。殿下急公好義,仁厚寬懷,實在叫小人敬佩不已。……。”

他剛把來意挑了一個頭,話還沒說完。門外侍衛進來稟告,王士誠來了。

——

1,全真教。

元好問描述全真教傳播的盛況:“南際淮,北至朔漠,西向秦,東向海,山林城市,廬舍相望,什百為偶,甲乙授受,牢不可破。”

兩次和林化胡經之辨,道家失敗,被令焚燬除老子外諸偽經書和印板,許多道觀改為寺廟,罷道為僧者,成千上萬,僅杭州四聖觀,改為孤山寺,七八百人做了和尚。

雖說老子化胡之說本就是虛無縹緲的,但是道家化胡經之辯之所以失敗,主要原因卻是在忽必烈等元朝統治階層對佛教的偏袒。當時少林寺的主持雪庭福裕,是與道教辯論的主力。

2,雪庭福裕。

萬松行秀的弟子。雪庭是他的號,福裕是法名。在元初的宗教界,他非常出名。先住燕京奉福寺,後居少林,門下弟子連綿不絕,是曹洞宗在北方的主力。

他在做少林主持時候,和少林寺的多位高僧日夜奔走,到處去勸說蒙古人。等到汴梁城最後被攻破的時候,蒙古並沒有實行大規模的屠殺,被稱為“雪庭福裕救天下”。

至元八年,忽必烈詔天下釋子,大集於京師,雪庭福裕的弟子,居三之一。去世後,元仁宗皇慶元年春,由集賢大學士、榮祿大夫陳顥奏請皇帝,封贈福裕為大司空、開府儀同三司,並追封晉國公。

元初鼎鼎大名的耶律楚材,也曾在萬松行秀門下修過禪,並得到印可。

當時與佛教有關係的名人不少。元初的另一個名人,大都的修建者劉秉忠,也是和尚出身。他原為中南堂寺僧人,名子聰,臨濟宗的高僧海雲印簡應忽必烈之召赴蒙古,途徑雲中時,聞他的名字,約之通行,收為弟子。後來,他被拜光祿大夫,位太保,參領中書省事。

趙孟俯,曾師從臨濟宗的大和尚中峰明本學禪。

中鋒明本的弟子千巖元長,說法精妙,“四海俊傑、江淮雄藩紛紛如仰日月般地爭相皈依,朝廷三遣重臣,降香褒揚,賜予‘普應妙智弘辯禪師’及‘佛慧圓鑑大元普濟大禪師’之尊號,並賜金法衣。”

中土佛教的影響並且波及到日本、高麗。

宋末,為躲避戰亂,很多高僧東渡日本。到了元朝,又有許多的日本留學僧。日本佛界的“五山十剎”,也是仿照南宋的制度建立的。高麗更不必多說,與元朝佛界的關係更深。高麗和尚慧勤,曾來中土進修,得到平山處林禪師的印可,回國後,被封為王師。

甚至,直到明初,佛教對政治的直接影響還依然存在。朱棣的首席謀士姚廣孝,也是和尚出身。

3,花雲。

“閏五月,陳友諒率舟師攻太平,守將樞密院判花雲與朱文遜等以兵三千拒戰,文遜死之。友諒攻城三日,不得入,乃引巨舟迫城西南,士卒緣舟尾攀堞而登,城遂陷。

“雲被執,縛急,怒罵曰:“賊奴,爾縛吾,吾主必滅爾,斫爾為膾也!”遂奮躍,大呼而起,縛皆絕,奪守者刀,連斫五六人。賊怒,縛雲於舟檣,叢射之,雲至死罵賊不絕口。院判王鼎,知府許瑗,俱為友諒所執,亦抗罵不屈,皆死之。

“雲自濠州隸麾下,每戰輒立奇功。因命宿衛,常在左右。至是出守太平,遂死於難,年三十九。妻郜氏,一子煒,生始三歲。戰方急,郜氏會家人,抱兒拜家廟,泣謂家人曰:“城且破,吾夫必死,夫死,吾寧獨生!然花氏惟此一兒,為我善護之。”雲被執,郜氏赴水死。

“文遜,吳國公養子也。瑗,饒州樂平人。鼎初為院判儀真趙忠養子,襲忠職,守太平,尋複姓王氏,至是與雲並死於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