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五卷 漢騎北來擁鐵戈 20 形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卷 漢騎北來擁鐵戈 20 形勢 (2 / 3)

何必聚接著說道:“近日裡,益都傳有一句話,不知燕王有無聽聞?”

“什麼話?”

“不怕南來十隻虎,只懼北來一條狼。”

這句話鄧舍自然聽過。因為本就是他命人故意放出去的。可稱之為“造勢”,也可稱之為“創造輿論”,負責這項任務的,不是別人,正是原來的趙帖木兒,如今的趙忠。

趙忠現在是越來越會裝神弄鬼了,仗著他會預報天氣,一招鮮、吃遍天下,連衣服都換作了一襲道袍。山東是全真教的發源地,道觀很多,他沒事兒就去道觀溜達。鄧舍給他準備了不少的活動資金,他能侃會吹,又會察言觀色,並且出手大方,很交了幾個道士朋友。

元朝的宗教很發達,和尚、道士,宗教勢力不容小覷。最盛的時候,和尚數量可達百萬。全真教在沒受到元廷打擊之前,更是了不得,“宮觀千處,黃冠之人,天下之分之二”,一次盛會,聚集者可達數萬。聲焰之隆盛,可想而知。雖經過兩次化胡之辯的挫折,在陝西、山東這些的根基之地,全真教的勢力依然不小。

趙忠交好道士,藉助他們的嘴,向全真教的信徒們做了很多的宣傳。這些宣傳都是悄無聲息中進行的。並且宣傳的內容,也並非光明正大、大鳴大放,而皆是些似是而非的隱語。包括面很廣。“不怕南來十隻虎,只懼北來一條狼”,便為其中之一。

別的還有,比如:“紫氣東來”。這一句是道教的老典故了。傳說老子過函谷關前,關尹見有紫氣從東而來,知有聖人將要過關。海東,名字中就帶了一個“東”,且也正好在山東的東邊,把這個典故用在此處,非常合適。

又比如:“小人當道,上大人登堂入室”。

《孟子》裡有一句,“士,誠小人也”。用小人,隱約代指王士誠。此小人,非彼小人也。放在此處,不是與“君子”對應的那個小人,而是與“大人”相對應的那個小人。“登”與“鄧”諧音,且繁體的鄧字,左邊本來就是“登”字。代指鄧舍。聯絡上一句的“紫氣東來”,“登堂入室”的意思即為天命註定,益都該歸鄧舍。

等等之類。

鄧舍故作不解,問道:“南來十隻虎,北來一條狼?是為何意?”

“此為市井相傳之語。北來一條狼,顯然就是在說燕王的軍隊了。誇獎您的部曲比猛虎還要勇猛。”

鄧舍笑了笑,不以為然。

羅國器介面說道:“何官人牽強附會了。北來一條狼?要說狼,韃子才稱得上狼。最近嶺北韃子的陽翟王作亂,百姓們說的興許是他呢。不過,就算如此,以我之見,這句話還是大大的不對。

“即便韃子是狼,但又怎能比得上咱漢人如虎呢?別的不提,就說你家主公。吳國公麾下人才濟濟,徐、常、湯、花,鄧、胡、吳、郭,無一不是一時之選,蓋世的英才。縱然我遠在海東,也如雷貫耳。”

徐達、常遇春、湯和、花雲,鄧愈、胡大海、吳家兄弟、郭家兄弟,這幾人都是現今朱元璋麾下比較出名的將領。其中,鄧愈自幼隨其兄長起兵,十六歲掌軍權,投朱元璋時才十八歲,被命為管軍總管,隨即升任翼元帥,也是一位少年英傑。

羅國器道:“遙想當年吳國公攻打金陵一役,常將軍是為先鋒。採石磯頭,一馬當先,勇不可擋。我曾聞其言,自謂能以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呼為‘常十萬’。真虎將也。徐、湯、花諸將皆吳國公的舊人。我亦曾聞,花將軍面如鐵色,人稱‘黑將軍’,亦屢當先鋒,驍勇絕人。”

何必聚長嘆一聲,道:“燕王有所不知。花雲花院判,已在數個月前戰沒了。”花雲在江南行省的官職,是行樞密院院判。

羅國器聞言愕然。

鄧舍吃了一驚,他記得花雲是朱元璋所謂的“二十四星宿”之一,怎麼戰亡的如此之早?忙追問詳情。

原來,他儘管對朱元璋很注意,千方百計蒐集來有關江南行省的情報,對近期發生的事兒,卻是不太瞭解。便在上個月,陳友諒稱帝前夕,率舟師攻太平。時守太平者,正是花雲與朱元璋的一個養子朱文遜。

友諒攻城三日,不得入,引巨舟迫城西南,士卒緣舟尾攀堞而登,遂攻入城內。花雲被其所擒,罵不絕口,且掙斷了捆縛,奪守者刀,連斫數人,惹怒了友諒的部曲,重把他綁在舟檣上,亂箭射死。朱文遜與花雲並死於難。

鄧舍連道可惜,由衷讚道:“真忠貞之勇將也!”不知怎的,不期然想到了左車兒。他心中一痛,再舉手掩口,佯裝咳嗽。

羅國器問道:“陳賊犯我疆域,無故侵擾江南,此事我海東稍有所聞。不知現在戰局怎樣了?若我料的不差,吳國公想必已然將陳賊擊退了吧?”

何必聚點了點頭,道:“我家主公以胡大海胡將軍以兵搗信州,牽其後。以康茂才康指揮作書偽降,詐以內應,騙其入彀。然後親將三軍,冒雨與之鏖戰龍灣。一戰克敵,友諒大潰。獲其將張志雄等,皆降,並繳獲得鉅艦百餘艘。只是可惜,叫友諒乘小船走脫了。

“我軍趁勝追擊,不但盡潰陳賊,並且先前陷落的太平,也已經重又被常將軍收復了。”

康茂才曾與陳友諒有舊,兩人本就認識,關係不錯。朱元璋用康茂才,騙的陳友諒中了他的伏兵計。陳友諒此戰大敗,退走採石,殺徐壽輝,自立為帝,國號大漢,已而回駐江州,以之為都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