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五卷 漢騎北來擁鐵戈 3 麥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卷 漢騎北來擁鐵戈 3 麥熟 (2 / 3)

他長期隨侍鄧舍左右,比陳虎更瞭解鄧舍的心思,話鋒一轉,說道:“自察罕腦兒一戰至今,已然兩月有餘。三分省既定,朝鮮與南韓的官員、駐軍之互調,亦進行的七七八八,差不多了。政權基本穩定。前數日,洪大人送了文書到來,言道經過緊張的修建、日夜的趕工,高州的防線亦然基本宣告功成,將近竣工。他不日即將回省。

“上個月,瀋陽納哈出更已無條件接受了主公的條款,願向我海東納貢。

“可以說,賴主公英明,文武一心,我海東而今是外無邊患,內無可憂。正值六月麥熟之際,恰逢主公晉封燕王。臣以為,攻略大都之議固不可取,卻也不妨趁此機會,議論議論我海東下一步,該怎樣舉措。”

“先生以為,該怎樣舉措?”

“臣見識淺薄,不敢先言。請陳大人言之。”

陳虎當仁不讓,他對姚好古還是有一點尊敬的,先客氣了兩句,道:“姚大人言之有理,正與臣之見不謀而合。我海東養精蓄銳兩個多月,單就臣之所部而言。將士無不求戰,欲提三尺青鋒,為主公再拓疆土。”

“拓何處疆土?”

“遠交近攻。臣以為,到收拾瀋陽的時候了。”

“瀋陽?”

“納哈出自恃名門之後,驕恣凌人。臣嘗聞聽,他雖服軟,平素的言辭之中,對主公卻仍有許多的不敬之辭。胡虜,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瀋陽距我不過數十里,實為腹心大患。不平瀋陽,假以時日,給了納哈出喘息的餘地,定然會有變生肘腋的危險。故此,臣以為,我軍當再接再厲,徹底把他剿滅!”

鄧舍不置可否,問其他諸臣,道:“你們呢?看法如何?”

楊行健出列道:“臣以為,陳大人所言甚是。瀋陽不平,則我腹心不穩。”

又有一人,不以為然,出列說道:“臣以為,我海東之患,首不在瀋陽,而在遼西。”

眾人轉頭去看,說話的卻是劉世澤。上次鄧舍召集軍議,議論是否該援救上都的時候,楊行健與劉世澤、劉世民兄弟,一個支援,兩個反對,他們就已經有過一次針鋒相對的辯論。這一回,又是意見不一。

楊行健問道:“劉大人何出此言?遼西遠在數百里外,瀋陽近在咫尺,為何瀋陽之患反不及遼西?吾也愚痴,願聞其詳。”

“納哈出,三敗之將,早已膽喪氣落,數萬軍馬而今只餘數千。我海東雄師十萬,若要滅他,如反掌觀紋耳,不費吹灰之力。而遼西世家寶,他雖才有惠和之敗,但是大寧比鄰腹裡,大都等地對他的支援源源不絕,我軍若置之不理,任其充實,豈不養虎為患麼?

“瀋陽之地,不過一城。遼西之地,方圓數百里。誰的威脅會更大,一目瞭然。且瀋陽與我新立和約,盟約不及旬月,我海東怎能即幡然生變?不合誠信之道。故此,吾以為瀋陽之患不及遼西之患。”

“哈哈!劉大人之言,可笑可笑。”

“有何可笑之處?”

楊行健卻不理他,徑向鄧舍行了一禮,說道:“臣只聽說過,先易後難,先弱後強。未嘗有聞反而舍易就難,擊強避弱的。昔人亦有言,刻足以適屨。按照鞋的大小來削自己的腳,主次顛倒、不分輕重。劉大人所言者,便是如此。”

鄧舍高踞王座,聽他們激烈辯論。

若非他對楊行健、劉家兄弟的底細一清二楚,簡直要懷疑他們是否曾有宿怨了。不止這兩次軍議,幾乎每一回的議事,他們的意見總不相和,總要爭吵不休。楊行健說東,劉家兄弟就非要說西,而且還不是隨口亂說,彼此都有各自的道理。兩方又都是讀書人,引經據典,言辭犀利。嘲弄挖苦,火藥味極濃。

楊行健一個“刻足適屨”,把劉世澤氣的滿面通紅。他兄弟劉世民同仇敵愾,應聲而道:“刻足適屨,總勝過屨賤踴貴。楊大人先取瀋陽的高論與自斷我海東之足有何不同?人走路,需得有兩條腿。遼東、高麗即為我海東之兩腿也。不滅遼西,則遼東不平。遼東不徹底平定,我海東即少了一條腿,踉蹌走路,何能行遠?”

他伏地,向鄧舍說道:“瀋陽,面板之癬;遼西,我之大患。若先定遼西,則我進可逼大都,退可守惠和,進退自若。

“若先定瀋陽,洪公嘗有言曰:是我自居群狼之前也。瀋陽以北,盡皆蒙古部落,我軍不佔瀋陽,他們自以為有瀋陽的緩衝,一盤散沙。我軍若佔了瀋陽,除去激發他們團結一致對外,別無絲毫的好處。後患無窮。

“臣之見如此,如何決斷,唯請主公定奪。”

楊行健大搖其頭,道:“否也,否也。瀋陽以北的蒙古部落,壯丁早被納哈出征用一空,剩下些老弱病殘,我有何懼?遼西則不然。誠如劉大人所言,得遼西,我軍便可進逼大都。然而,進逼大都容易,退守惠和怕就難了。”

“為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